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时间:2025-08-17

教学目的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 学生应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药品进行氢气的制备,理解其背后的化学反应原理。

- 掌握如何正确组装实验仪器,并了解不同收集方法的适用条件。

- 学会如何安全地进行氢气的验纯和检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 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其应用:

- 通过具体实例,学生应能识别并解释什么是置换反应,了解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原子团如SO4、CO、NO、OH:

- 学生应对原子团有基本的认识,理解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性。

教学重点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

-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深刻理解氢气的制备过程,并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无误地完成。

2. 学会氢气的检验和验纯:

- 氢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安全操作至关重要。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氢气的验纯和检验,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教学难点

1. 复习提问:

- 通过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如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等),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

-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对比氢气的制备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掌握氢气的制备方法。

---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详细讲解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详细讲解

一、制取氢气的药品

为了制取氢气,我们选择了几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具体实验如下:

- 镁 (Mg):反应速度非常快,生成大量气泡,但不适合实验室常规制取氢气,因为反应过于剧烈,难以控制。

- 铁 (Fe):反应速度较慢,生成少量气泡,也不适合实验室常规制取氢气。

- 锌 (Zn):反应适中,生成适量气泡,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

以下是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 \text{Mg}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MgSO}_4 + \text{H}_2 \uparrow \)

2. \( \text{Fe}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FeSO}_4 + \text{H}_2 \uparrow \)

3. \( \text{Zn}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ZnSO}_4 + \text{H}_2 \uparrow \)

这些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即一种单质与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发生交换,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在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存在。

二、反应原理

我们以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为例,进一步探讨反应原理:

\[ \text{Zn}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ZnSO}_4 + \text{H}_2 \uparrow \]

在这个反应中,锌作为活泼金属,将稀硫酸中的氢离子还原为氢气,同时自身被氧化成锌离子,形成硫酸锌。这个过程不仅生成了氢气,还展示了置换反应的基本特征。

三、仪器装置

根据氢气的制备特点,我们需要选择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常见的装置包括:

- 长颈漏斗:用于添加稀硫酸,确保反应过程中液体不会倒流。

- 锥形瓶或广口瓶:用于盛装反应物,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反应充分进行。

- 导管:用于引导生成的氢气进入收集装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四、收集方法

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我们可以采用两种主要的收集方法:

1. 排水法:利用氢气难溶于水的特性,将氢气通入装满水的容器中,使水逐渐排出,最终收集到氢气。

2. 向下排空气法: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将其通入倒置的集气瓶中,氢气会自然上升,将空气排出。

五、检验及操作

氢气的检验方法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进行。如果氢气纯净,点燃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不纯净,可能会产生爆鸣声,这是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的结果。

六、验纯

为了确保氢气的安全使用,必须对其进行验纯。具体步骤如下:

1.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

2. 靠近火焰:将试管口朝下靠近火焰,轻轻移开拇指,使氢气缓慢放出。

3. 观察现象: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纯净;如果有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需要重新收集。

七、注意事项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务必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容器外壁,若无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确保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以便气体顺利排出。

3. 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避免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影响实验效果。

4. 点燃前先验纯: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点燃前必须先进行验纯,确保安全。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置换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常见的原子团如SO、CO、NO、OH。

作业

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1. 复习总结:整理课堂笔记,复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知识点。

2. 对比分析:比较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填写下表:

| 特征/项目 | 氢气 | 氧气 |

| --- | --- | --- |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 | 锌与稀硫酸 | 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

| 反应原理 | 置换反应 | 分解反应 |

| 仪器装置 | 固体与液体反应,无需加热 | 固体加热 |

| 收集方法 |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 检验方法 | 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 带火星木条复燃 |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两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异同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还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