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时事热点: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

时间:2025-10-07

第一部分 时政背景

2012年12月4日下午,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不仅是对宪法地位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宪法精神的深刻诠释。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规范了国家权力的行使,还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的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通过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使人民能够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对法治原则的坚定承诺,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维护。

第二部分 关联考点

# 46.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它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不容置疑,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因此,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47. 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在于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 48.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为了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司法的公正,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包括加强对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部分 试题示例

# 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四五”普法规划,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日,即12月4日,被定为我国每年一次的国家法治宣传教育日。2012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今年的法治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材料二:

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宪法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最高依据,也是公民权利的守护神。它通过明确国家机构的职责权限,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保国家权力在合法范围内行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这不仅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只有充分保障人民的这些权利,才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1) 法治宣传日为什么要突出“宪法”精神?(4分)

答:法治宣传日之所以要突出“宪法”精神,原因如下: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治理的最高依据。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不容置疑,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突出宪法精神,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其次,宪法精神的核心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通过法治宣传日的活动,可以广泛宣传宪法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再次,宪法精神的弘扬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通过宣传宪法精神,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依法维权,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宪法精神的弘扬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这些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通过法治宣传日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宪法精神,确保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必须要坚持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2分)如何落实该方略?(4分)

答: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在于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为了落实这一方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快重点领域立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同时,要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严格执法,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确保执法公正、透明,杜绝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的现象。

第三,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四,全民守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必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养,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3) 设计(列举)宣传的方式、创作宣传标语。

答: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举办宪法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宪法的积极性,提高宪法知识的普及率。

2. 开展宪法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法律工作者举办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宪法条文和精神,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宪法。

3. 制作宣传海报和展板: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张贴宪法宣传海报和展板,直观展示宪法内容,增强宣传效果。

4. 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宪法宣传视频和图文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宪法。

5. 组织宪法宣誓活动:在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公职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增强宪法意识和责任感。

宣传标语: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每个人的保护伞。

-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 宪法在心中,法治在路上。

-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 宪法护我成长,法治伴我同行。

(4) 作为公民,对于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情况,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知情?通过哪些渠道参与、监督?

答:作为公民,对于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知情:

1.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各级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平台,公民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查询政府文件、政策法规、重大决策等内容,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

2. 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是公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们及时报道国家机关的各项工作,帮助公民了解权力运行情况。

3. 听证会和座谈会:政府部门在制定重要政策或决策时,通常会召开听证会或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公民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了解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

4. 政务公开栏:在社区、街道、乡镇等基层单位设立的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政府工作信息,方便公民查阅。

5. 互联网平台:许多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公民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政府工作的最新进展。

作为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参与和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

1. 提出建议和意见:公民可以通过来信来访、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反映问题,表达诉求。

2. 参加听证会和座谈会: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听证会和座谈会,直接参与政策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举报违法行为:如果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公民可以通过纪检监察部门、信访部门等渠道进行举报,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4. 参与选举和投票:公民可以通过参与选举和投票,选择自己信任的人担任公职,监督他们的工作表现。

5. 利用新媒体平台:公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社会关注,推动问题解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作为公民,我们应当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