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教学设计: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时间:2025-07-26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学生将明白其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并深刻理解汉字与甲骨文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学习司母戊鼎,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辉煌成就,认识到商代青铜铸造业所反映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辨认甲骨文,理解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

2. 了解司母戊鼎及其代表的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以及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由此反映的国力盛衰问题。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之一。

你是否好奇我们今天的汉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请翻开课本第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

板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顾名思义,这种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非常古老,也非常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疑问,这显示了你们强烈的求知欲。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许多问题不是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 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 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 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

# 1. 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为我们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殷墟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片,每一片甲骨文都记录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

# 2. 甲骨文的发现过程

王懿荣的小故事:清末著名学者王懿荣是中国最早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人之一。据说,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些刻有奇怪符号的骨头,他意识到这些符号可能是古代的文字。经过深入研究,他确认这些符号就是失传已久的甲骨文。这一发现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也为后来的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

# 3. 甲骨文的内容

要了解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商代的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会通过占卜来决定吉凶。占卜的结果会被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占卜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例如,有一片甲骨文记录了一次重要的祭祀活动,描述了祭祀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祭祀的对象。另一片甲骨文则记录了一次军事行动,详细说明了军队的部署、战斗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这些记录不仅是商代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

# 4. 甲骨文的重大历史意义

甲骨文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它为中国古代文字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填补了商代历史的空白。其次,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这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甲骨文的发现还为研究商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推动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

---

青铜器的辉煌成就

除了甲骨文,商代的青铜器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75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鼎的四足粗壮有力,鼎耳上装饰着精美的夔龙纹,整体造型庄重威严,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发达。

司母戊鼎不仅是商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象征。它的制作需要高度复杂的工艺和技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同时,司母戊鼎的出现也表明商代的国家实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只有在一个强大的国家背景下,才能动员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这样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

商代青铜铸造业的辉煌与国力盛衰

商代青铜铸造业的辉煌成就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当时国力强盛的体现。商代的青铜器不仅仅用于祭祀和礼仪,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等领域。青铜兵器的制造使得商代军队在战场上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青铜农具的使用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商代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青铜铸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到了西周时期,虽然青铜铸造技术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但其规模和影响力已远不及商代。

---

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还领略了商代青铜铸造业的辉煌成就。甲骨文和青铜器不仅是商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状况。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甲骨文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母戊鼎的文章,探讨其历史价值和艺术特点。

3. 思考并讨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辉煌成就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还领略了商代青铜铸造业的辉煌成就。甲骨文和青铜器不仅是商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状况。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参考文献

1. 《中国通史》编委会,《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张光直,《古代中国青铜器》,三联书店,1999年。

3. 王宇信,《甲骨文与商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

附录

1. 甲骨文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典型的甲骨文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甲骨文的形态和内容。

2. 青铜器实物或模型展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展示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青铜器的魅力。

---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