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要点(2)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课)
2、1月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1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4小字
2、1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P47
2、1,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1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1课)
南昌起义:1月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1月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1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1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
时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课)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1、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1月1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1月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1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1、血肉筑长城
重大战役:
重大事件:
1、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中国共产党“七大 ”
时间、地点:1 延安
主要内容:
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1月1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月日签字仪式,月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1月2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的原因。①从******的抗战、共产党的抗战、人民的抗战等具体史实,概括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②从美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的史实,理解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③教师还可以补充从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日的事迹,概括理解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爱国华侨对抗日的贡献。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20、单元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1课)
2、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介石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1月,重庆谈判。
2、1月,******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2、1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2、1月2日,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政府垮台。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了******反动统治。
2、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发动内战,大失民心;******指挥不当等等
2、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篇2: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1)
中考上册复习要点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的时间、产生国家、核心、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2、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3、新航路开辟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根源、客观条件)
4、哥伦布远航的时间、资助国家、开辟航的线、影响?(P9《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5、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哥伦布的航海路线与中国郑和远航的不同
6、《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颁布320周年)
7、《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意义
8、《****宣言》所属国家、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法国大革命220周年)
9、华盛顿的主要活动?他对美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0、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内容、影响)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含义、开始标志、影响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就?----瓦特改进蒸汽机(P43《瓦特蒸汽机》)
3、火车发明的时间、人物、影响
①,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火车机车――“布拉策号”;
②,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命名为“旅行者”号
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路线及所带商品)
2、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3、波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
5、《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美国南北战争时间、原因、焦点、领导人
2、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进行对比。
3、如何评价林肯?
(“三角贸易”----美国废除黑奴制----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时间、人物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积极性、局限性)
6、明治维新的时间、国家、内容、作用或意义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成就、爱迪生的主要贡献
2、卡尔.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及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从起止时间、开始国家、主要代表成就、影响等方面将三次技术革命对比记忆。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线、起止时间
2、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组成国家?二战前形成的两大集团的名称
(课本P100《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3、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4、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明战争的残酷性及一的灾难性影响
5、战争的结果、性质及给后人的启示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2、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3、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篇3: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要点(3)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2课)
30、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1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1世纪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3、1上海创办了《申报》,1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科技思想简表
3、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清政府1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3、文学艺术成就(可连线补充)
文学: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他的小说为现代文学奠定基础,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美术:徐悲鸿 《愚公移山》,
音乐: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思考:为什么我国在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于西方,而到了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却领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
①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
②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
篇4: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中考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严酷的刑法;④秦二世更加残暴;⑤因大雨不能按期到渔阳,误期要被出斩。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
①公元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
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第1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
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
都城:长安
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二、文景之治: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原因
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措施
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措施: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削弱王国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推行儒家思想,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③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统铸五铢钱,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公元前,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⑤外交上: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2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篇5: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远古居民代表图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表格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第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三、夏商周的政治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第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一、春秋争霸
、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公元前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城濮大战:公元前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①前提:王室衰微
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争霸战争的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战国从公元前至公元前,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课 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体现在:
一、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著名的都江堰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
②地点:岷江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三、文化上——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课 “秦王扫****”
一、秦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篇6: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填空题
1、,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工业总产值尽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英、法分别退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3、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4、,德、奥、意(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形成,德国在同盟中处于核心地位。,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二、问答题
1、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使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②直接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使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第2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填空题
1、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比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大战开始后,欧洲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1914--,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对大战的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其中尤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3月(俄历2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推出帝国主义战争。
6、10月底,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宣布独立,奥匈帝国瓦解。不久,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德国投降。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二、问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影响: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单元回眸: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发展,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激烈的争夺。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篇7: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上册复习攻略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课)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1851-1太平天国运动。1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P1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 、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10 、单元小结:
1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课本)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课)
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世纪代到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1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1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1月到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1,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清朝统治,废除君主****,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中华民国成立于1月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1,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P4),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1,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单元小结:
(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3)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