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历史第五单元期末测试

时间:2025-07-26

篇1:初二年级历史第五单元期末测试

初二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新泰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学案

第17课 内战烽火

【学习目标】

1、 知道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基史实。熟记实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

2、 学习本课,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学习本课,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

难点:挺进大别山。

【学法指导】

1、 通过对抗战胜利后时局的分析,充分认识重庆谈判的背景以及重庆谈判斗争的复杂性,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2、 结合地图分析说明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 攻的开始。从而学习读图、识图以及利用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一)、重庆谈判(时间:___________):

1、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是什么?

2、中共去谈判的原因(毛泽东该不该去谈判):

3、谈判的结果怎样?

(二)、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地点 :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转战陕北:

时间:_____年____月,中共中央主动撤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率领__________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三)、挺进大别山: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战略目标: 结果:

二、【构筑知识结构体系】

-------------

重庆谈判 -------------

--------------

------爆发

内战烽火 转战陕北

-------陕北

---------

---------

挺进大别山 -----------

----------

---------

三、【合作探究】

1、观察102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2.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这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之一。从字面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3、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为什么还要赴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4、课本104页《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思考: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如何应对?

1、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五、【达标测试】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

A、讨论停战问题 B、讨论成立联合政府

C、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D、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进行了 ( )

A.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军队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3、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4、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鸦片战争中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5、率部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 ( )

A.毛泽东、周恩来 B.刘伯承、邓小平

C.彭德怀、贺龙 D.朱德、陈毅

6、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

C.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三大战役

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 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现在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8月28日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回答:

(1)据材料,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3分)

(2)为努力解决好以上问题,毛泽东在谁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2分)

(3)经过重庆谈判,国共 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2分)

六、我的收获: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1、熟记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体会战略大决战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难点 :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学法指导】

1、 根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描述三大战役的简单经过,学习利用地图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识到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获得迅速胜利,是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着密切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

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

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

主要战役: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 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4、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______年_____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______路渡江作战。______月______日 ,南京解放。标志着_____________。

二、【构筑知识结构体系】

战役

战役 战役

战役

战略大决战

战役

战役

解放

三、【合作探究】

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提示:从兵力对比、敌军和我军态势、战局延伸等方面考虑)

2.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四、【达标测试】

1、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面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描述,其中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3、解放战争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4、,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5、图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示意图,它所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C.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7、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9、读图简答题

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 分)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如下人民解放军入城图

阅读分 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篇2:初二年级历史第五单元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国共两党进行过多次谈判。右图反映的国共谈判是在下列哪一城市举行的( )

A、西安 B、南京 C、重庆 D、北平

2、既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王若飞 D、朱德

3、全面内战爆发的大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甘宁边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进攻的指挥员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刘伯承、邓小平 C、彭德怀、贺龙 D、朱德、陈毅

5、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6、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军队的主力决战开始于(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南湖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都不禁会想到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有关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史实,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

A、徐州 B、扬州 C、苏州 D、连云港

9、小明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下图,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0、和平解放北平,功劳最大的国民党将领是( )

A、蒋介石 B、傅作义 C、李宗仁 D、汤恩伯

11、三大战役从地理方位来看,从南到北依次是( )

(1)淮海战役(2)辽沈战役(3)平津战役

A、(1)(2)(3) B、(2)(3)(1) C、(1)(3)(2) D、(3)(1)(2)

12、解放战争 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右图为南京解放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15、标志统治人民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

16、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7、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18、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援前线,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B、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

C、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D、中共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19、国民党政权统治大陆的时间是( )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

(4) 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材料二: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毛泽东

材料三: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还就中国的全面内战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在解放战争中中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好吗?

(2)毛泽东为什么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

(3)材料一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何?

三、简答题

22、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请回答:(1)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2)试分析为什么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的三个战役取得胜利?

(3)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有着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舆,想一想。为什么?

23、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见证了英国侵略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后,在南京又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发生于南京的重要事件并说明其影响。

四、探究题

24、今年是建国57周年,学校布置同学们利用暑假举办一次纪念建国57周年主题活动。请你策划完成下面两件事情:

(1)为此纪念活动拟写一幅标语(要求以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写)

(2)纪念活动中有一项是安排同学们到烈士的陵墓去扫墓。请你代表大家用简洁、富有哲理的话语设计一份墓志铭,以便在活动后镌刻在某一位无名烈士的墓碑上。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3:初二年级历史第五单元期末测试

初二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检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选择题

[襄阳]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鸡西]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深圳]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包头]下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C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B.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C.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D. 解放南京,使延续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凉山]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莱芜]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 苏州]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D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滨州]《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C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东营]下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 B )

①台儿庄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广东]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B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毛泽东思想形成

[盐城]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淮海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成都]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C )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内江]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南京]下列信息不能从下图中获得的是( C )

A.战役名称 B.战役时间

C.战役指挥者 D.战役结果

[徐州]3月1 日,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见下图)开赴地中海,为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护航。以徐州命名军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徐州拥军工作的敬意。徐州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拥军支前活动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中( A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贵阳]毛泽东在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C )

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聊城]口号是时代的鲜明印记。与下图所示战役形势相符合的口号是( C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龙东]某历史老师正在设计蒋家王朝覆灭的课件,你知道统治中国之久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吗( A )

A.南京 B.北京 C.重庆 D.上海

[莆田]宣告延续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 C )

A.北平解放 B.上海解放 C.南京解放 D.重庆解放

[ 泰安]在下列哪一战役中,统治中国大陆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淮安]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 D )

A. 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 大军合力战淮海

C. 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 扬州]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常德]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D )

A.北伐战争时 B.红军长征时

C.抗日战争时 D.解放战争时

[长春]标志着统治中国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C )

A.天津解放 B.北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西藏解放

[西宁]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D )

①重庆谈判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河南]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 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德州]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有 ( A )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 D.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

[张家界]根据下图(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示意图)中英文字母所在区域,分别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

A. 。B. 。C. 。

A. 沈阳 B. 北平 C. 徐州

[泰州]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来纪念,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二:咏诗学史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方式三:赏乐学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动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写出歌曲名称)

方式四:识物学史

(4)图中的标语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1)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遵义会议。毛泽东。

(3)百团大战。《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举一例即可)

(4)渡江战役。

(5)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河北]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 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1)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2) 团结人民。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铜仁]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图1 师夷长技 图2 变法图强 图3 孙中山 图4 陈独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什么启示?

[襄阳]【话说近代中国】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屈辱南京

(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

英雄中国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迎接新生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张自忠在抗战中为国捐躯;卢沟桥事变后,佟麟阁血洒疆场;卢沟桥事变后,赵登禹血洒疆场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的国民 党政权垮台了(或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也可)。

[张家界]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选择题:

(聊城中考 ,18)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河南,8)2月ll日,南京获得了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学校举办了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展。下列对有关图片的解释,准确的是【 】D

(福建龙岩,8)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 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

(福建福州,7)看到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江苏连云港23.)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连云港市在内,规模空前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四川巴中,2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 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____。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①③① D.①②④

(四川遂宁,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浙江嘉兴,19).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重庆綦江,7)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庆綦江,8)右图情景发生在下列哪次重大战役中?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9. (四川重庆,9)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新疆维吾尔,3)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说:(几十万民工)骏马高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东西。这种现象说明了

A.粮食的供给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B.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C.淮海战役是一场后勤补给战争 D.正确的战略战术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辽宁省沈阳市)3.右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湖北孝感,53.)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某专题复习时,得出一具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A.192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有统治

B.,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C.193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D.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战败后逃往台湾,致使大陆与台湾骨肉分离

(广东11.)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广东深圳17.)小华假期去图3所示事件发生的地主参观,他似乎又听到了战争的隆隆炮声。这一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广西省 桂林市 )4.据统计,在辽沈战役中,支援解放军前线的民工达160万,担架13800副,大小车辆6750辆,牲畜80万头,粮食0.7亿斤。这组数据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解放军实力比国民党军队强 B.解放军英勇善战

C.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解放军武器装备先进

(山东省 日照市 )8.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山东泰安,13)右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江苏省无锡市)8.学完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看一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可以推荐给他们?( )

A.《秋收起义》 B.《西安事变》

C.《小兵张嘎》 D.《大决战》

( 福建莆田,11.) 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 湖南岳阳,10.)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地方史】( 湖南岳阳,29.)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三次长沙会战 B、长衡战役 C、衡宝战役 D、湘西会战

( 湖南衡阳,13.)9月到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湛江28.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江苏盐城,13)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浙江义乌19.)右图选自教材《新中国的诞生》一课,编写人员选用这幅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C.毛泽东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D.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非选择题:

( 江苏南京,31)(10分)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每空1分)

①鸦片战争(1分)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③1911(1分) ④孙中山(1分)⑤中华民国(1分)

⑥1945(1分) ⑦30万(1分)⑧抗日战争胜利(1分)

⑨渡江战役(1分) ⑩南京解放(1分)

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江苏苏州,23).9月到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渡江三大战役。B

(山东青岛,46)填写历史上某些重要战役简表。(每空1分,共计3分)

战役名称 主要指挥者 意义(地位、影响)

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抗战以来的一次重大胜利

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 解放了东北全境

( 湖北宜昌,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抗日战争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图片再现了以来中国革命的四项重大事件,请为这组图片归纳一个主题。(4分)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请你写出印象最深的两个事例。(6分)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歌词曾激励无数军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斗。请结合所学的史实谈谈这歌词所包含的深刻道理。(5分)

21. (1)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

(2)答案: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等等。评分说明:只要能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2项,每点3分。满分6分。

(3)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第一支坚强的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等等。评分说明:只要能从上述两个方面作答,并陈述理由,皆可得满分。满分5分。

8年级 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考点:三大战役 八上P92-95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

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图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2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参考答案] D(江西)第3题

9月到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A.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参考答案]B[武汉中考]第18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A[宜昌中考]第8题

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图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2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参考答案]D [08江西中考]第3题

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参考答案] D[09黄冈中考]第20题

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参考答案]B [08芜湖学业]第5题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C.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参考答案]A[08孝感学业]第18题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下列哪幅示意图?

A B

C D

[参考答案]A[随州中考]第7题

右图中,辽沈战役发生的地区的字母代号是:

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A[08吉林学业]第3题

右图是小华收集的一份《捷报》图片,它报道的信息与某一战役有关.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 平津战投 C.淮海战役 D.渡扛战役

[参考答案]B[09福州中考]第11题

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辽沈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 C[09重庆中考]第9题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C[09德州中考]第6题

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参考答案]C[江西中考]第8题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

A.天津 B.北平 C.长春 D.徐州

[参考答案]B [日照中考] 第16题

右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密切相关。该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A[山东泰安]第9题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下列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与此无关的是

A.内战全面爆发 B.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C.北平和平解放 D.淮海战役的胜利

[参考答案]C [南阳宛城区中考] 第8题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参考答案]C[08广安中考]第2题

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参考答案] B [08岳阳学业]第12题

右图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参考答案] D[09泰安中考]第7题

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B [08南充中考]第8题

小明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右下图,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参考答案]D[河南中考2]第12题

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C[山东中考]第9题

右图(注:淮海战役图)所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指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C[淄博中考]第15题

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 B.(2)(4) C.(1)(3) D.(3)(4)

[参考答案]C [08山东中考]第11题

九(1)班同学准备策划一次《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下图应归人下列哪一栏目

A.逐鹿中原出奇兵 B.决战淮海显英姿 C.力挽狂澜倡改革 D.千秋伟业话回归

[参考答案]B [江西沪教版中考] 第8题

9月,首先发动对国民党主力战略大决战的部队是

A.中原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参考答案]C [来宾中考] 第11题

●●考点:渡江战役 八上P95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

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它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D[09衡阳中考]第12题

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参考答案] B[09南京中考]第14题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 B[09常德中考]第11题

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辽沈战役 D.渡江作战

[参考答案] D[09玉林中考]第4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D [08苏州中考]第9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D[08扬州中考]第10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的?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D [十堰中考] 第6题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开始转大战咯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参考答案]D [南京中考] 第33题

右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一张日历。日历上的时间应是公元

A. B. C. D.

[参考答案]C [08盐城中考]第17题

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雄鸡一叫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B[08广安中考]第6题

右图历史情景发生在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辽沈战役中 B淮海战役中 C平津战役中 D渡江战役中

[参考答案]D [山西中考] 第5题

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①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河北中考] 第13题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取胜的原因有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宁波中考] 第6题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南昌起义

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参考答案]C [陕西中考] 第16题

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北伐战争张作霖的主力被消灭

C.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

[参考答案]C [太原中考] 第12题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参考答案]D [连云港中考] 第30题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参考答案]A[常德中考]第14题

图1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

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下

列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参考答案]C[玉溪中考]第10题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这两位伟人是谁?(2分)

(2)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不同,分别是什么?(4分)

(3)这两次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孙中山 毛泽东(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革命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朽。[08河北中考]第33题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这两位伟人是谁?(2分)

(2)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不同,分别是什么?(4分)

(3)这两次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08河北中考]第33题

改错题

下面是小红同学制作的三大战役连线题

战役名称 地点

台儿庄战役 徐州为中心

A

淮海战役 北平、天津等地

B

平津战役 沈阳、长春等地

[参考答案]错误:A 改正:辽沈战役(福州市)23.

读图简答题

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 分)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如下人民解放军入城图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