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 初中物理 速度和平均速度 知识点
速度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汇,在物理学中是一个经典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路程的多少;他的常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而在实际研究时,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亦是如此。
误区提醒
1、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2、平均速度的公式:
· 初中物理 速度和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题目
列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54 km/h的速度行驶了2.5 h,然后停车0.5 h,再以72km/h的速度行驶1 h,到达终点,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
解析: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全部路程除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其中包括中间停止运动的时间。全程的速度不要误认为是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而要根据平均速度的意义来计算。
题目
答案
篇2: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篇3: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实验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 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 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 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 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 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篇4: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平均速度的概念
(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推导:
中间时刻Vp,中间位移Vs
Vp=Vo+at}
Vt=Vp+at}Vp=Vo+Vt/2=平均速度
Vs2Vo2=2a_s=X}
Vt2Vs2=2a_S=X}Vs2Vo2=Vt2Vs2
2Vs2=Vt2+Vo2
Vs=[Vt2+Vo2]/2
又∵中间位置的速度是算术平均,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平方平均,由均值不等式可知,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都要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篇5: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解题中要避免“五种错”,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大家知道中考物理平均速度的概念考点吗?
平均速度的概念
(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推导:
中间时刻Vp,中间位移Vs
Vp=Vo+at}
Vt=Vp+at}Vp=Vo+Vt/2=平均速度
Vs2—Vo2=2a_s=X}
Vt2—Vs2=2a_S=X}Vs2—Vo2=Vt2—Vs2
2Vs2=Vt2+Vo2
∴Vs=√[Vt2+Vo2]/2
又∵中间位置的速度是算术平均,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平方平均,由均值不等式可知,∴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都要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中考物理平均速度的概念考点了吧!感谢大家对我们网站的支持!
篇6: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平均速度的定义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情况,这个速度就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
定义式
中考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其它计算公式
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0+Vt)2来计出,此时平均速度还表示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但如果是匀变速运动,那么还有一种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
篇7: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小编准备了初三物理期中考测量平均速度要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变速运动定义:变速运动亦称“非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可能是快慢程度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还可能是快慢和方向同时都发生变化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机械运动。按其运动的轨迹来分,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例如火车、汽车和轮船从车站和码头开出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沿着直线、快慢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由于物体运动的快慢经常改变,所以通常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怎么求?它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三物理期中考测量平均速度要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8:中考物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初二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供大家参考。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