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物理查缺补漏指南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篇2:中考物理查缺补漏指南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距(v) 应用
u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5、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6、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这是凸透镜: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F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物距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和虚实 应用例子
u2f 放大 倒立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u=f 不成像 (呈平行光射出)
uu 放大 正立的虚像 放大镜
还有公式 1/u+1/v=1/f 只是凹透镜
对于薄凹透镜: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指绝对值)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篇3:中考物理查缺补漏指南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0Hz,高于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篇4:中考物理查缺补漏指南
一、电压
1.定义: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
(1)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二、电阻
1.定义: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国际单位:欧姆();常用:兆欧(M),千欧(K);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4.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篇5:中考物理查缺补漏指南
不管是哪一类学生,拿到基础分都很关键。
在中考中,整个物理试卷的基础大概占到40分左右。包括选择题18分,填空题22分。 那么,对于60分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他把这个40分很高比例地拿到,他的及格无疑就有保障了。而对于90分的同学来说,如果不能保障基础分的准确率,后面的难题又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失分,那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那么,选择、填空的准确率究竟该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才够?专家说:最好填空题只丢3分,选择题尽量只错一个,也就是丢2分。那么加起来,基础分总共丢5分。假使你能做到这样的目标,那么对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及格就基本上没问题了;对高层次的学生来说,90分也有了一点保障。
■复习要领
6个注重
通过对以往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专家总结了考试中他们可能出现的几点问题:基础知识落实不够;观察、实验和物理运算能力有待提高;解题过程不够严密,方法不够灵活;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审题过程不够仔细,不够认真;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常识性的知识没有受到重视。
因此,专家提出了6点建议: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梳理,加强归纳,提高复习的效率;注重课本内容的落实,带着问题主动复习;注重对实验的复习;注重对常见问题的矫正、积累和强化;注重归类题型,活用例题。
补漏是查缺的最终目的
而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专家强调说,现在这一阶段主要就是查缺补漏。
而提到查缺补漏,就必然会涉及到一个问题:找着错误以后该怎么补?期待着老师主动找上来给你讲解?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对这类学生而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主动。专家说,可以主动找同学交流、沟通、讨论,也可以直接向任课教师请教,反正最终的结果是不管怎样要将这个漏洞补上。要时刻牢记:查缺只是一个前提,补漏才是真正的目的。
另外,对于中等程度的同学来说,专家师建议他们一定要把课堂的这个主阵地守住。因为这一阶段老师所教授的知识都是主要针对中等生的,如果你课堂上不听老师的讲解,指望着课后再去问老师,那实质上就把你的主战场给放弃了。
■答题技巧
审题要慢一点
另外,对于目标分数为90分的这一部分学生,专家具体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你要注意审题,也就是说审题要准确。具体操作上来讲,首先审题要慢。因为审题一旦太快就很可能因粗心而出错。第二个读题要完整。比如有些学生括号里面的内容都不看,实际上括号里面的也是信息。还有一些题目会很长,有些学生就会不耐烦,只看一部分。实际上,对于那些大题,当你觉得看了一遍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有必要再读第二遍。另外,在审题这一块,我也必须要提醒学生,在力学和电学题上要注意画示意图,这样做的本质依然是把题读透。
第二,计算一定要细致。因为计算本质上来说是物理能力的体现,如果只是因为粗心大意或者乘除出错失分的话那就相当不值得了,因为实际上这些物理的能力你都会。我建议,学生们在平常最好少用计算器。因为现在学生习惯用计算器后,两位数的加减乘除在笔算时甚至都会整错掉。
第三,要注意用物理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尤其是计算题或者实验题的结论表达部分,都要求绝对的准确。比如说实验题要表达控制变量思想,就一定要用物理的规范语言什么什么一定来体现。再者,从计算题的角度来说,它的公式有分,那这一步你就得写;代入数据环节,数字、单位都不能漏掉;而结论部分,同样是数字单位都有分。可以说,这一部分有些涉及到语文方面的素质。什么时候必须要写,什么时候写上反倒累赘,都要了然于胸。
■寄语
一、心态要平和,要沉下心去查缺补漏。现在有些同学就很浮躁,总觉得自己这里也差,那里也差,什么都想去整一整,成天就慌慌张张的,实际上这是复习的大忌。
另外,不要嫌漏洞小,查到一点补一个。要知道,你只要补上一个漏,水平就自然会上升一点,千万不要想着一次就补多大一个漏,上升多大一个层次。
二、复习有点目的性。自己觉得哪方面需要加强,那么就可以自己整点专题的复习,不见得一定要完全跟随老师。当然,这指的是课外,上课时还是应该紧跟老师的思路的。
三、在当前进行套题训练或者模拟考试时,要注意把它当做正规的中考来对待,比如在时间的安排上、应试的心态上都要力争与正式的考试相同。
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