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时间:2025-05-15

篇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北P33: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P100: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做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2.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北P5: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P6: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P36:严复译述《天演论》,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北P50:维新变法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废除

北P51:,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5.鲁迅、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北P47: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P87: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P99:冼星海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相关链接

中考历史重点复习资料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中考历史冲刺复习方法拉近历史与学生距离

篇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1905——1909,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意义:这时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得榜制造纯碱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海国图志》一书,接受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著《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二)

戊戌变法时创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废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美术大事徐悲鸿《愚公移山》

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创作了《屈原》历史剧

鲁迅,文学巨匠,《狂人日记》,《孔乙己》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篇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篇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内容是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1.近代著名科学家

(1)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揭开制碱奥秘,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科举制的废除

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炀帝时期)

5.文学和艺术

(1)鲁迅代表作有白话文《狂人日记》《孔乙已》

(2)以画马而著称的画家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

(3)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

(4)冼星海的代表作是以抗日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

篇4: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的综合

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_________ 是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2)四川成都平原盛行的青铜文化是_________文化。出土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

2知道《九章算术》和祖冲之的主要贡献,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历史专著。

南朝的_________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汉代医学家_________ 擅长外科手术,制成_________ ,创五禽戏;医圣_________著《伤寒杂病论》。(2)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 》,成为世界医药学上的重要文献。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北魏地理学家_________ 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北朝农学家_________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学著作。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 》介绍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_________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时期的秦国_________ 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_________

秦始皇派_________修筑了西起_________ 东到_________ 的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明长城东起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 ,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以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南至_________,全场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_________ 。

隋朝工匠_________ 设计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北京:元明清三代的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组成。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_________,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东汉时期_________改进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多年。

指南针:战国时期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唐中期出现,末用于军事,宋元时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思想文化

7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 朝开始

商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叫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为_________。

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把_________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_________ 。

8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孔子:春秋时期_________ 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提出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创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他的言论集中在《论语》一书。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那些学派?各自代表人物以及_________其主张?

9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_________时期兴起,对我国文化也有深渊影响。

10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宋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著名的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_________ 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的_________ 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西汉史学家_________ 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_________ 到_________时期 的史实,是一部优秀 的史学与文学著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 》是一部_________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12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东晋书法家_________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隋唐书法家_________ 创立了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创立柳体。宋代著名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元朝有_________ 。

明朝_________ 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 》和《 》。唐朝的_________ 擅长人物故事画,_________ 被称为画圣。北宋张择端的《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元代著名的画家_________的画属于神品。明朝著名画家有_________等。

清朝的_________ 发展了徐渭的笔墨手法。

(3)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杰出代表_________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北朝有_________石窟和_________石窟。隋唐时期的_________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_________。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_________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是《 》 。

篇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篇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及答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供大家参考。

1.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C)

A.京师同文馆B.马尾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黄浦军校

2.,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B)

A.万木草堂B.京师大学堂C.清华大学D.复旦大学

3.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隋文帝时正式形成B. 唐朝创设进士科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民国时才被废除

4.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B)

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B)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废止科举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及答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篇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15-1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文化,供大家参考。

1.铁路是一个国家的大动脉,我国著名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是在 ( )

A. B. C. D.

2.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创基人之一,撰写《制碱》一书的人物是 ( )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范旭东

3.欧美对纯碱制造方法的垄断是在何时被打破的 (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代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哪部书中的观点 ( )

A.《海国图志》 B.《狂人日记》 C.《黑奴吁天录》 D.《天演论》

5.以下都是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请按顺序将其排列 ( )

①曾国藩 ②严复 ③魏源 ④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6.近代思想家魏源与严复在思想观点上最大的相同点是 (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支持君主立宪制 D.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15-1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文化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篇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篇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15-16学期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同步练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供大家参考。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

A.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翰林院 D.清华大学

2.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

A. B. C. D.

3.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时期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洋务派大臣是 ( )

A.曾国藩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李鸿章

5.被人们比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报纸为 ( )

A.《民报》 B.《申报》 C.《晨报》 D.《京报》

6.《申报》创办于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15-16学期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同步练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