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复习要点概览

时间:2025-07-13

篇1:初一地理复习要点概览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篇2:初一地理复习要点概览

一、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会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变化:

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影响:

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a) 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 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③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篇3:初一地理复习要点概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