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世界历史备考策略与技巧
世界历史与文化
考点1: 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 《汉漠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 佛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教义 , 包括 0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1)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
埃及文明: 产生于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流域,非洲东北部。
两河流域文明: 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西亚。
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 位于南亚次大陆上,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A:中国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2)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在今天埃及首都开罗一带,共有约80座,其中以胡夫的金字塔最大(狮身人面像),现高137米,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立之前,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3)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漠拉比法典》: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强大国家,定都巴比伦城。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典。
(4)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又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握祭祀大权;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供养前两个种姓;第四等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叫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互相通婚。
(5)佛教:时间前六世纪;地点古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佛陀或释迦牟尼;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主张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向外传播。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6)包括 0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古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这些发明,后来都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考点2: 古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
(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地中海沿岸。
古代罗马的地理位置:位于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中部。
(2)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
雅典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
表现: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处理日常事务的是五百人议事会。评价:使公民积极参政议政。但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
任何权利。
斯巴达崇尚武力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3)罗马共和国及其政治特色: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崇尚武力。
(4)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公元前,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分裂为东、西罗马,4,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考点3.: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教义。
宗教名称 创 始 人 创始时间与发源地 教 义 经 典
基 督 教 耶 稣 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圣经》
考点4: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教义。
宗教名称 创 始 人 创始时间与发源地 教 义 经 典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阿拉伯半岛 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 《古兰经》
考点5: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 《天方夜谭》。
(1)穆罕默德于6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2)《天方夜谭》:阿拉伯人文学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集,广泛吸取了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最为有名的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阿拉丁神灯》。
更多内容请进入:中考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篇2:中考世界历史备考策略与技巧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至公元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史前社会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被阶级社会所取代。距今五六千年前,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而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单元
1、人类的形成和最初的人类社会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其中“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氏族。
2、亚非古代大河流域文明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3、西方古典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荣: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罗马共和国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前,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前后约5(公元前至公元4),与同时期的中国秦朝和西汉一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第二单元
1、大化改新:前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至6他去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西欧封建社会: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宫相实行改革,对贵族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地主,也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西欧城市的再兴:10世纪始,西欧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法国琅城市民城市自治权的斗争最典型。
5、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末,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廷灭亡。
第三单元
1、希波战争:指的是前五世纪时,波斯帝国发动的三次出征希腊的战争,以希腊取得胜利告终。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的扩张:经过多次侵略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4、“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改造之,并将其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5、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游历。《马可·波罗行记》记述其东方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
【能力情感价值】
1、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倘若背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那么这种爱国情感就会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狂热情绪。
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民族情感,是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甚至是人类的公害。而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
2、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拜占庭帝国为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日益衰落下来;再有就是在它辉煌的时候,它在卓越中洋洋自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
(2)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这种启示对我们尤为重要。
3、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同时,这种交往活动也确实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和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流,力避冲突,为世界大团结而努力奋斗。
【中考试题解析】
例 [河南省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
学校准备举办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1)请在展览中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材料题,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却突显出开放性试题人性化的特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第一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符合题意的文化成就,即可得分。第二问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地图能很容易地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只要符合题意的文化成就,即可。如: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等;中国四大发明等。(2)都形成于大河流域。
篇3:中考世界历史备考策略与技巧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历史备考指导。
一、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2)内容:①政治上:推出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政策,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②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美苏争霸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①实力对比: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②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③苏联意图: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④重要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危机的解决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2)代:①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②对策: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结束越战,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如12月出兵阿富汗
(3)代:①苏联对策: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核心的全球缓和战略;原因:经济困难;事件:从阿富汗撤军。②美国对策:实现有限的缓和;原因:因扩充军备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日本的激烈竞争
4、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2、科索沃战争: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历史备考指导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4:中考世界历史备考策略与技巧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备考辅导。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发展很快。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国王、武士、官吏因此大力支持、赞同佛教的主张。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这些说法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深受。佛教不反对奴隶制度,让人们忍耐服从 ,使劳动人民放弃斗争,这有利于奴隶主的利益。很多国王利用它的忍耐服从的说教,对它大力扶植,佛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佛教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由中亚传到中国,又由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经典《佛经》)
1世纪时耶稣降临人间,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一救世主使绝望的人们拥有了精神寄托,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称为基督教,后形成基督教会。它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基督教让人忍受苦难的教义有利于富人及统治者。4世纪时,罗马皇帝改变态度,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之成为麻痹人民的工具。基督教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典《圣经》)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传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创立了伊斯兰教。后来他强迫麦加贵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经典《古兰经》)
这篇中考历史备考辅导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5:中考世界历史备考策略与技巧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知识点备考指导。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时间:3-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