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勤于思考,勇于提问
七年级的政治课程,不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备课时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定义,有的学生能够倒背如流,但若换成另一种方式提问:“请举例说明天津市政府是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勤政为民的?”很多学生就会哑口无言。这是因为他们只是机械地记忆概念,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实际上,天津的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学生们应当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更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真正含义。
此外,勇于提问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深度,也体现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
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是学习政治课程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脉络的基础。通过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总复习中的课题、节题、框题、标题:这些是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框架,通过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认知。
3. 各课的知识体系表: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通过梳理这些知识体系表,可以更好地理解每部分内容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4. 总结知识体系表:在掌握了上述内容之后,可以进一步总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表,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做到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做到纲举目张、胸有成竹。例如,在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时,可以通过总结知识体系表,将这一思想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
三、专题和多角度练习
专题和多角度练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专题来进行练习:
1. 经济发展:探讨国家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和经济发展趋势。
2. 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3. “三个代表”: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4. 共同富裕:研究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和民生改善等方面。
5. 精神文明建设:探讨文化教育、道德风尚和公民素质提升等内容。
通过专题和多角度研究,可以将知识内在的联系更加明确,重点也更加突出。例如,在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时,可以结合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四、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政治题的练习要少而精。每次练习都应按照考试的要求去做,完成后要认真总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如何改进?每次练习都要有改进的空间。通过这种自我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五、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和热点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学生不仅要关注书本知识,还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例如,对国际热点事件如伊拉克危机的关注,可以通过引用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来解答,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此外,学习政治课程还应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例如,通过学习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全球化的趋势。
只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政治课程就不会显得枯燥乏味。通过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勤于思考、勇于提问,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进行专题和多角度练习,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和热点,就能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