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3. 情感目标:
-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虽然这些知识本身并不复杂,但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定性思维向定量思维转变,并使他们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严格的解题格式和步骤训练,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首先,我们回顾一些基本的化学方程式,以确保大家对基础概念有清晰的理解。请同学们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1. 硫的燃烧
2. 磷的燃烧
3.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这些问题不仅帮助我们复习了已有的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定量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回顾,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方程式进行计算。
# [创设情境]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定量计算的实际应用,我们引入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实验室希望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克氧气,那么需要电解多少克水呢?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 [学生讨论]
面对这个具体的问题,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常见的几种情况包括:
1. 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入手感到困惑,这反映了他们在定量计算方面的经验不足。
2. 根据化学式计算:有些学生可能会尝试通过化学式来求出水的质量,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肯定这种思维方式,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化学式计算的前提条件。
3. 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学生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能会出现未配平化学方程式或格式步骤不规范等问题。教师应在这一环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 [教师点拨]
1. 肯定学生的努力:对于那些尝试用化学式计算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并指出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情况。例如,在说明所得氧气中的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2. 强调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对于选择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特别是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未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情况,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纠正,以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 [引导回忆]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以下几个要点:
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不仅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还明确了反应发生的条件。这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2.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还揭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这是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
# [练一练]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关系的理解:
1. 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 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悉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并为后续的定量计算做好准备。
# [试一试]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克氧气,需电解多少克水?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 [学生讨论]
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照“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找出其中的缺漏。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探讨解题格式,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规范。
# [强调格式]
为了保证解题过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教师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设未知量:设定未知数时,不要加单位,以避免混淆。
2. 书写化学方程式:确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整、准确。若不配平,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 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这一步骤有助于明确计算对象,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4. 列出比例式,求解: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 简明地写出答案:最后的答案应简洁明了,便于检查和验证。
# [例题]
下面,我们共同完成一道例题,以加深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的理解。
例题: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题步骤:
1.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吨。
2. 写出化学方程式:CaCO → CaO + CO↑
3.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CaCO:100
- CaO:56
4. 列出比例式:\[ \frac{100}{56} = \frac{x}{10} \]
5. 解比例式:\[ x = \frac{100 \times 10}{56} = 18 \]
答:需要碳酸钙18吨。
# [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安排几道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1. 6.2克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2.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要制得3.2克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
3. 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所得的氧气,若改用过氧化氢制同质量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
#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我们不仅回顾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还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强化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技能。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书本第101页的第6、7、8题,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 [课后记]
本节课学生练习充分,基本计算格式掌握较好。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练习,学生们对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将继续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确保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