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历史初一训练:伐无道、诛暴秦

时间:2025-10-04

一、选择题解析与扩展

1.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章碣的《焚书坑》,描绘了秦朝灭亡的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焚书坑儒(选项B)。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焚烧了大量的书籍,并杀害了许多学者,这一行为极大地削弱了社会的文化基础,导致民心背离。

而“坑灰未冷山东乱”则暗示了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广泛的民众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2. 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秦朝的赋税制度极为严苛,农民不仅要缴纳大部分的收获物作为赋税,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根据历史记载,秦朝的赋税种类繁多,除了土地税外,还有人头税、劳役税等。此外,秦朝还征发大量的农民去修建长城、骊山陵墓等大型工程,这些工程不仅耗尽了民力,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农民需要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同时还要服兵役和徭役,甚至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3. 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秦朝的刑法极为严酷,其中一项著名的刑罚是“连坐法”(选项D)。连坐法是指如果某个人犯了罪,不仅他自己要受到惩罚,他的家人、邻居甚至整个村子的人都可能被牵连。这种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集体惩罚来威慑民众,防止他们反抗或犯罪。然而,这种方式反而激起了更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成为了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秦朝虽然在短时间内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最终灭亡的原因是农民起义(选项B)。秦朝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以及残酷的刑法,使得广大农民生活困苦,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逐渐壮大,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5.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选项A)。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率领九百多名戍卒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表达了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这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为后来的反秦斗争奠定了基础。

6. 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被逼自杀,秦朝总共存在了14年(选项C)。尽管秦始皇曾经幻想秦朝能够传至千秋万代,但现实却是秦朝在短短十几年内就走向了灭亡。秦朝的速亡,不仅是因为其暴政,还因为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尤其是赵高、李斯等人之间的争斗,加速了秦朝的崩溃。

7. 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巨鹿之战(选项C)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之一。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的楚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歼灭了秦朝的主力部队。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秦朝军事力量的彻底崩溃,也为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巨鹿之战后,秦朝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最终走向了灭亡。

8. 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C.推翻了秦朝统治(选项C)是错误的。虽然秦末农民战争确实对秦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真正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汉军。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虽然揭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但他们并没有直接推翻秦朝。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秦军主力,但也未能亲自灭亡秦朝。

最终,刘邦率军攻入咸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秦朝才正式灭亡。

9.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破釜沉舟这一成语与项羽(选项C)有关。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命令士兵们砸破锅灶,凿沉船只,表示决心不再回头,誓死一战。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楚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破釜沉舟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象征着坚定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0. 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选项C)。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秦朝的军事力量基本瓦解。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正式灭亡。秦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结束,也为汉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11. 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等大型工程可以看出,秦朝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繁重的徭役(选项A)。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如长城、骊山陵墓、阿房宫等。这些工程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家乡,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许多人甚至因此丧生。

这种过度的徭役最终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成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为实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愿望,陈胜在哪里建立张楚政权

陈胜在陈(选项C)建立了张楚政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迅速发展壮大,攻占了多个城市。同年,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号令天下反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领袖建立的政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陈胜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达了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质疑和反抗,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斗志,推动了反秦斗争的进一步发展。

13. 秦未及其农民战争时期发生的两个成语故事是

秦末及其农民战争时期发生的两个成语故事是指鹿为马和破釜沉舟(选项B)。前者与赵高有关,后者与项羽有关。赵高是秦朝末年的权臣,他在秦二世胡亥面前故意颠倒黑白,指着鹿说是马,以此测试群臣是否敢反对他。这一行为反映了秦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黑暗。

而破釜沉舟则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采取的战略,象征着他坚决反秦的决心。

14.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选项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号召农民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这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为后来的反秦斗争奠定了基础。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武装反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背景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成功地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稳固,其暴政和苛政逐渐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 1. 繁重的赋税

秦朝的赋税制度极为严苛,农民不仅要缴纳大量的粮食和财物,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根据历史记载,秦朝的赋税种类繁多,除了土地税外,还有人头税、劳役税等。农民每年需要将大部分的收获物交给国家,剩下的部分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这种沉重的赋税负担使得农民生活困苦,许多人甚至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 2. 繁重的徭役

秦朝为了巩固统治,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如长城、骊山陵墓、阿房宫等。这些工程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家乡,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许多人甚至因此丧生。例如,修建骊山陵墓时,据说有数十万人参与,其中许多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

这种过度的徭役最终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成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3. 残酷的刑法

秦朝的刑法极为严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被称为“连坐法”。此外,秦朝还实行了多种残酷的刑罚,如车裂、腰斩、族诛等。这些刑罚不仅针对犯罪者本人,还波及到他们的家人和邻居,极大地打击了社会的稳定。

秦朝的刑法制度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震慑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却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民众的普遍不满。

# 4. 政治腐败与权力斗争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等人掌握了朝政大权,他们为了争夺权力,不惜篡改诏书,扶持秦二世胡亥继位。赵高更是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甚至敢于在朝堂上“指鹿为马”,公然挑战皇帝的权威。这种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进一步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三、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不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还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秦末农民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秦朝的灭亡标志着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瓦解,也为汉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部分制度,但在治理方式上更加注重民生,减少了赋税和徭役,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 2. 推动了社会变革

秦末农民战争不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农民起义军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表达了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质疑和反抗。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的社会观念,促进了社会的平等化和民主化进程。此外,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经验也为后世的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3. 影响了中国文化

秦末农民战争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虽然暂时压制了文化的传播,但随着秦朝的灭亡,儒家思想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汉朝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此外,秦末农民战争中的许多英雄人物,如陈胜、吴广、项羽等,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题材,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还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秦朝的灭亡告诉我们,任何政权的长治久安都离不开对人民的关怀和尊重,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稳定和繁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