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解析与背景知识补充
1. 唐朝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政权是:
- A.朝鲜
- B.高丽
- C.新罗
- D.百济
正确答案是C.新罗。新罗是朝鲜半岛上一个重要的古代国家,它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新罗通过一系列军事和外交手段,成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关系。这种友好关系不仅体现在两国频繁的使节往来上,还体现在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相互影响。
2.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最多的是:
- A.新罗人
- B.日本人
- C.天竺人
- D.大食人
正确答案是B.日本人。日本在隋唐时期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学习。这些使者们带回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科技和制度,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留学生之一是阿倍仲麻吕,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并与唐代文人墨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 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A.玄奘
- B.张骞
- C.班超
- D.甘英
正确答案是A.玄奘。玄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他在贞观年间西行取经,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天竺,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他的旅行不仅是个人的修行之旅,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玄奘回国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4.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 B.鉴真东渡
- C.玄奘西游
- D.唐朝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正确答案是B.鉴真东渡。鉴真和尚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他多次尝试东渡日本传法,最终在第五次尝试中成功抵达日本,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佛教文化和医学知识。鉴真的东渡不仅是佛教传播的重要事件,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与唐朝通商往来的国家有:
- A.60多个
- B.70多个
- C.80多个
- D.90多个
正确答案是B.70多个。唐朝时期的对外贸易非常繁荣,与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的贸易往来。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通道与中国进行商品交换,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6. 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 A.天竺
- B.日本
- C.新罗
- D.波斯
正确答案是C.新罗。新罗与唐朝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新罗的物产如丝绸、瓷器、药材等大量输入唐朝,成为唐朝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新罗的文化艺术品也深受唐朝人的喜爱,对唐朝的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 B.鉴真
- C.法显
- D.晁衡
正确答案是A.玄奘。《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记录了他西行取经途中的见闻,包括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宗教信仰等。这本书不仅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8. 隋唐的哪些物品输入波斯?
- ①丝绸 ②瓷器 ③钱币 ④纸张
正确答案是C.①②④。隋唐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和纸张等物品大量输入波斯,这些物品不仅丰富了波斯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丝绸和瓷器,成为了波斯贵族阶层非常喜欢的奢侈品,而纸张的引入则推动了波斯的文化发展。
二、列举题扩展
举出唐朝时候我国同印度和阿拉伯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
1. 与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 造纸术的传播:中国的造纸术在唐朝时期传入天竺,结束了天竺用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极大地推动了天竺的文化发展。
- 制糖技术的学习: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唐朝的制糖水平,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农业交流。
- 宗教文化的交流: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同时,天竺的历史、天文、医学等知识也被编入唐朝的书籍,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
- 艺术风格的融合: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样式吸收了天竺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 与阿拉伯的经济文化交流:
- 伊斯兰教的传播:大食人在广州建立了伊斯兰教礼拜寺,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化也开始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 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入大食,丰富了阿拉伯世界的生活。同时,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 贸易往来: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的贸易非常繁荣,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到阿拉伯,而阿拉伯的香料、宝石等物品也输入中国,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三、问答题扩展
1.说一说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
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遣唐使的频繁往来: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这些使者不仅带来了日本的文化和特产,也带回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其中最有名的留学生之一是阿倍仲麻吕,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并与唐代文人墨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文化交流的广泛性: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鉴真东渡日本,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佛教文化和医学知识,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唐朝的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士大夫热衷于学习中国书法,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
- 经济贸易的繁荣:唐朝与日本的贸易非常繁荣,日本大量出土的唐货币“开元通宝”和中国境内发现的日本银币“和同开”,证明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到日本,而日本的特产如药材、工艺品等也输入中国,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2.说一说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关系。
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高僧玄奘的贡献: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玄奘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宗教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 技术交流的重要性:中国的纸张和造纸术在唐朝时期传入天竺,结束了天竺用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极大地推动了天竺的文化发展。同时,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唐朝的制糖水平,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农业交流。
- 文化的双向传播:天竺的历史、天文、医学等知识被编入唐朝的书籍,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同时,天竺的艺术形式如乐舞、建筑风格等也传入中国,对唐朝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样式吸收了天竺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想想看,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巨大,许多国家都以能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为荣。因此,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民逐渐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这个称呼不仅体现了唐朝的强大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唐朝的辉煌成就和开放政策,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和敬仰。无论是日本、天竺还是阿拉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和文化层面。正是由于唐朝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各国人民才将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一称呼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一直延续至今。
通过对唐朝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更是一个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包容性强的伟大帝国。唐朝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