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1】 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的简单灭火措施是( )
A. 用水冲灭 B. 用嘴吹灭 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用湿布扑盖
【例2】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 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
C.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
D. 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例3】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应该接触的是( )
A. 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
B. 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内壁
C. 加热试管时,试管与试管夹
D. 搅拌时,玻璃棒与容器
【例4】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
B. 酒精不慎洒在桌上着火了,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都应先预热后再固定加热药品处
D. 烧得很热的试管,为避免烫手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例5】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 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 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例6】 下列哪些做法不是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 酒精灯不能直接用口吹灭
B. 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棒不停搅拌
C.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
D. 加热烧杯时,下面要垫石棉网
【例7】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 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
【例8】 下列操作会导致加热时试管炸裂的是( )
① 试管外壁有水;② 用外焰加热;③ 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 加热时试管触及灯芯;⑤ 没有预热;⑥ 加热固体时使产生的水流回流到试管底部。
A. ①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 D. ①④⑤⑥
【例9】 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滴管内的液体可能会倒流入胶头,腐蚀胶头,甚至导致滴管堵塞
(2)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滴落,腐蚀标签
(3)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倒流至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
扩写版
安全第一: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是一门严谨而精细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本篇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安全知识,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 【例1】 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的简单灭火措施是( )
在化学实验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工具。一旦发生意外,如酒精灯被碰倒引发火灾,正确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选项A“用水冲灭”并不适用,因为水的蒸发会形成大量蒸汽,反而可能导致火势蔓延。选项B“用嘴吹灭”同样不可行,因为人的呼吸无法有效隔绝火焰。
选项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虽然有效,但在实验室内不一定随时配备。因此,最佳选择是选项D“用湿布扑盖”,这样既能快速隔绝氧气,又能有效降温,是最简便且安全的方法。
# 【例2】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选项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显然不符合规范,因为高温气体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选项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更是危险的行为,绝对禁止。
选项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也不符合规范,因为废弃药品需要专门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只有选项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符合规范,这样可以确保过滤效果并防止滤液溢出。
# 【例3】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应该接触的是( )
在实验过程中,许多操作都需要谨慎对待,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选项A“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虽然看似平常,但如果操作不当,仍可能导致试剂溅出。选项B“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内壁”同样存在风险,滴管尖端可能会碰到试管壁,影响滴加精度。
选项C“加热试管时,试管与试管夹”是常见的操作,但如果不小心,也可能导致试管滑落。选项D“搅拌时,玻璃棒与容器”则较为安全,只要操作得当,不会造成伤害。因此,这些操作都不应该直接接触,以确保实验安全。
# 【例4】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格遵循规范,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选项A“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是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隔绝空气,防止酒精挥发。选项B“酒精不慎洒在桌上着火了,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也是正确的应急措施,可以迅速隔离火源。
选项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都应先预热后再固定加热药品处”是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这是正确的操作方法。然而,选项D“烧得很热的试管,为避免烫手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则是错误的,因为突然的温差变化可能导致试管破裂,正确的做法是自然冷却。
# 【例5】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必须从多方面保障。选项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虽然能提高效率,但可能会损坏过滤器,因此不推荐。选项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看似合理,但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不符合规范。
选项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虽然是正确的,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因为量筒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选项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是正确的操作,可以避免高温液体喷溅伤人,符合安全规范。
# 【例6】 下列哪些做法不是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遵守。选项A“酒精灯不能直接用口吹灭”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引起回火,导致火灾,是正确的。选项B“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棒不停搅拌”是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防止酸液飞溅,减少危险。
选项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是基本的操作规范,可以确保称量准确。选项D“加热烧杯时,下面要垫石棉网”是为了防止烧杯直接接触热源,从而避免烧杯破裂,这是正确的操作。
# 【例7】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
试管炸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并非所有情况都是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选项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确实是原因之一,因为水会降低试管的耐热性。选项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热应力集中,也是常见原因。选项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虽然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会使试管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炸裂。
选项D“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虽然不合理,但并不是导致炸裂的主要原因,因此是不正确的选项。
# 【例8】 下列操作会导致加热时试管炸裂的是( )
① 试管外壁有水;② 用外焰加热;③ 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 加热时试管触及灯芯;⑤ 没有预热;⑥ 加热固体时使产生的水流回流到试管底部。
这些操作都会增加试管炸裂的风险。选项①“试管外壁有水”会降低试管的耐热性,容易炸裂。选项②“用外焰加热”虽然能快速升温,但可能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增加炸裂风险。选项③“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增加液体的膨胀压力,容易爆裂。选项④“加热时试管触及灯芯”可能导致试管温度不均,增加炸裂风险。
选项⑤“没有预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增加炸裂风险。选项⑥“加热固体时使产生的水流回流到试管底部”会增加试管内部压力,容易炸裂。因此,这些操作都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 【例9】 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滴管内的液体可能会倒流入胶头,腐蚀胶头,甚至导致滴管堵塞
(2)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滴落,腐蚀标签
(3)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倒流至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
这些操作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选项(1)“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会导致滴管内的液体倒流入胶头,腐蚀胶头,甚至堵塞滴管。选项(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会使得瓶口残留的液体滴落,腐蚀标签。
选项(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增加试管破裂的风险。因此,这些操作都需要注意,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