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是知识的仓库,只有那些牢记在心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智慧的财富。因此,每一位初中教师都应重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并教授他们有效的记忆方法。很多数学概念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还需要他们牢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率呢?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记忆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是指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知识。例如,学习完所有的计量单位后,可以将它们分为五大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以及时间单位。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信息系统化、条理化,还能使记忆更加容易。
通过归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每个单位的特点和用途。
二、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一种将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的方法,从而便于记忆。例如,在学习量角的方法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诀:“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线对着一边,另一边看度数。”又如,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数的大小变化,可以编成这样的口诀:“小数点请你跟我走,走路先要找准左和右;
横撇带口是个you,扩大向you走走走;横撇加个zuo,缩小向zuo走走走;十倍走一步,百倍两步走,数位不够找0拉拉钩。”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不仅学生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三、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是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例如,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和聚合关系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互逆联系:高级单位的数值乘以进率等于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除以进率等于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就可以轻松解决化聚问题。
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此记忆更加牢固。
四、列表记忆法
列表记忆法是指将一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以便于记忆。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例如,要区分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可以列出一个表格:
| 概念 | 定义 |
| --- | --- |
| 质数 | 只有1和自身两个正因数的自然数(大于1) |
| 质因数 | 分解质因数后出现的质数 |
| 互质数 | 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为1的数 |
通过列表记忆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容易记住它们。
五、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如果学生想全面记住所有内容,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记忆效果也不佳。因此,学生应该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在掌握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以记住其他内容。例如,在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可以记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这个基本公式。
有了这个公式,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可以通过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六、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指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常见的分数现象,如“半斤八两”、“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以上六种记忆方法各有特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记忆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记忆技巧,为他们的学习之路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