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三上册政治第七课的知识点,本文将详细解析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加清晰地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方向。
一、我国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了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蓝图,更是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第一个十年的发展目标,即在1981年至1990年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与此同时,城市经济也逐渐复苏,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随着第一个十年目标的实现,国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民营经济开始崭露头角,外资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也相继展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国家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国家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教育、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同时,国家还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二、三步走战略的实现状况
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1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7%。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元。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交通、通信、能源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较大、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国家在继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个百年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2021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
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个百年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一年也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节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文化建设方面,国家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此外,国家还将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将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 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确立的依据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确保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些经济形式共同构成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例如,石油、电力、铁路、航空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还在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 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例如,农村的合作社、城市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等,都是集体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们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还为农民和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在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扩大就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指由个人或家庭经营的小规模经济形式。它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例如,街头巷尾的小摊贩、餐馆、理发店等,都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
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还为大量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 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是指由私人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所有。私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都是私营经济的成功典范。
它们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外资经济: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外国投资者所有。外资经济的引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例如,苹果、三星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外资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两个“毫不动摇”
在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公有制经济的不足。
- 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扩大就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非公有制企业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 政策支持: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方针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总结
通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问题到今天的全面小康,再到未来的现代化强国,我国的经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