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同步练习扩写

时间:2025-09-05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阶段不仅是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阶段。扎实的基础不仅能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重要主题,本文将详细解析其内涵,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讨论,引导大家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强调的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理解并内化这一理念,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2. 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换位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友善相处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和客气,更是一种内心的真诚和尊重。只有当每个人都愿意为他人着想,才能形成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社会环境。

3. 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善解人意是指能够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这种品质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更反映了其内心的善良和宽容。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善解人意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体贴、包容的人。

二、课堂预习

# (一)基础知识梳理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通过这一教诲,教导弟子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具体来说,它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利,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例如,在班级里,如果我们不喜欢被别人打扰,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不去打扰别人;如果我们不愿意被人批评,那就不要轻易批评他人。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性

这一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行为准则。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大大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这一原则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

实践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当你想要批评某个同学时,先想想如果你处在他的位置上,你会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更加理智和善意的选择。

# (二)预习检测

填空题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意思是说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于 换位思考。

三、课堂教学

# (一)构建知识体系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如前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尊重他人的意愿,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扩展到更大的社会层面。例如,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发展道路,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性

这一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职场,遵循这一原则都能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宽容和互助。这些价值观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

实践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更加理智和善意的选择。例如,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 (二)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蕴含的道理是(D)

A. 人人为我服务,尔后我为他人服务;

B. 看起来容易的事,做起来也不难;

C. 让我们学会关爱每一个人;

D. 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怎样对待他人;

解析:选项D最能准确表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思想,即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尊重他人的感受。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B)

A. 不能去欺骗他人;

B. 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C. 与他人相处时不能考虑自身的利益;

D. 为他人多做事;

解析:选项B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是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实质是(C)

①关心他人;②尊重他人;③理解他人;④考验他人

A. 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解析:选项C最为恰当,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涉及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而不是考验他人。

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其实质是(A)

A. 向人所想,理解至上;B. 耿耿于怀,斤斤计较;

C. 体察对方,成为朋友;D. 帮助对方,提高自己;

解析:选项A最能体现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本质,即理解至上,关心他人。

【分析说明】

有些同学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并以此来取笑他人。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就可能使他产生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人的人也是如此。

1. 你曾经被人取过外号或给被人取过外号吗?

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作为被取外号的一方,还是主动取外号的一方,这种行为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对于被取外号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感到自卑、难过甚至愤怒;而对于取外号的同学来说,虽然一时觉得有趣,但长期来看,这种行为会损害他们的人际关系,甚至影响自身的人格发展。

2. 请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角度对起外号的现象进行评析。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角度来看,起外号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用难听的名字称呼,或者因此受到嘲笑和羞辱。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意识到这种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避免做出任何可能伤害他人的事情。

四、课后拓展训练

我国顺利举办上海世博会。为了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有关机构共同举办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入选的五句经典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敬人者,人恒敬之。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1. 尊重他人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利。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差异,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维护他人的尊严,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遵循这一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相反,如果我们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他人的感受,很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

3. 提升个人修养

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通过不断地换位思考和自我反省,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宽容、理解的心态,成为一个更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这种内在的修养不仅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体,也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

4. 传承中华美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宽容和互助精神。传承和弘扬这一美德,不仅有助于保持我们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也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美德同样具有普世价值,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格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通过不断实践这一理念,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