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工家长教育水平:北京首创“父母学堂”】

时间:2025-05-04

在母亲节的美好时刻,北京市朝阳区首家专为农民工家长设立的“新公民父母学堂”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的推出,不仅是为了庆祝母亲节,更是为了给这些辛勤工作的父母们提供一个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亲子沟通能力的机会。

学生家长赵女士,一位在北京超市工作的促销员,特别请了假来参加启动仪式。她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母亲节礼物。”赵女士和她的丈夫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他们的女儿小艳过去由外婆抚养,但由于老人溺爱和缺乏父母的监管,小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赵女士将女儿带到了北京,让她在身边接受教育。

然而,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小艳已经转学了三次。

赵女士坦言,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他们的心头大患。尽管他们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而且与孩子的沟通也存在困难。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许多农民工家长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第一新公民学校校长方原指出,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导致他们的教育缺乏完整性。一方面,农民工家长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子女的教育;另一方面,家长们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家教方法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公民父母学堂”每月将为学生家长提供一次免费的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文化课,如识字、写作、口语表达和基础数学,以及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就业创业实用信息交流等。

方原校长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这一学堂,提高农民工父母的生活技能和思想观念水平,从而从根本上引导农民工家庭实现从生活质量到教育理念的全面进步。

此外,学堂还将每月组织一次家庭文体类亲子活动,旨在加强农民工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互动。

这个项目由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并由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估。北京师范大学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发展却仍然面临种种困境。

他希望该项目能探索出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规律,并最终推广到社区乃至全社会。

“新公民父母学堂”的设立,不仅是对农民工家长的一种关怀和支持,更是对下一代教育的投资。通过这样的教育提升,我们可以期待农民工家庭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和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