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知识要点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激烈竞争。
2. 能力要求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教育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培养现代意识和全球视野。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思考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 美国和德国的崛起与扩张
- 垄断组织和托拉斯的形成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中,德国作为后来者,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以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和市场。
后期的国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超其他国家,尤其是钢铁和化学工业。德国迫切需要更多原料和市场来支持其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始积极寻求殖民地。这导致了与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德国与英国、法国、俄国结成了对抗性的联盟体系。
三国同盟:
- 德国
- 奥匈帝国
- 意大利
三国协约: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这里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但各国在此争夺激烈,矛盾重重。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爆发,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这一事件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时遭遇暗杀。这一事件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强烈不满,并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一系列连锁反应迅速展开,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三)空前灾难
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被称为“绞肉机”。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激战。凡尔登战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也给欧洲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城市被毁,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至12月,德国和法国在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血腥和残酷的战役之一。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激战。凡尔登战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导致了严重的物资损失。
尽管法国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整个欧洲大陆也因此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和破坏之中。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7年4月,美国参战
美国原本保持中立,但在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后,美国决定加入协约国阵营。美国参战极大地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为最终战胜德国奠定了基础。1918年11月,德国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与反思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背景和过程,还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