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时间:2025-04-24

篇1: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相关链接

篇2: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目的:

  ①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②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实验步骤:

  ①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Ⅰ蔗糖质量:50g×5%=2.5g,Ⅱ水的质量:50g-2.5g=47.5g

  ②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④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相关链接:

篇3: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中考初三化学复习: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篇4: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篇5: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中考化学复习:溶液的形成

  1、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请用广口瓶、试管、弯曲成如下左图所示形状的玻璃管、合适的橡皮塞和水,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用它研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画出装置图,并简述其原理。

  解析:可设计如上右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中装入少量水,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按照图连接好装置。如果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A(如氢氧化钠等),充分溶解,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左低右高。这说明广口瓶内气压增大,则温度升高,所以,A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如果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B(如硝酸铵等),充分溶解,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左高右低。这说明广口瓶内气压减小,则温度下降,所以,B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评注: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物质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放热现象,如:

  CaO+H2O==Ca(O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

  ①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②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③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⑤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项

  a.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分析

  本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溶解的过程及其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物质的溶解性等,这些知识点都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紧密相连,弄懂了它们对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很有帮助。溶解的过程包含着物理变化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即吸收热量的溶质分子(或离子)香水中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水合过程。最终形成的溶液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则取决于以上两个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当Q扩散>Q水合时,Q吸>Q放,溶液温度降低;当Q扩散

  答案:①-e②-b③-a④-d⑤-c

篇6:化学溶液复习要点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