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物理知识点详解与解析
光现象
第三章
1、光的色彩颜色
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光的色散:彩虹、三棱镜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常见题型:判断光源、色光混合
2、人眼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不可见光
红外线:热效应【夜视仪】、遥控器
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院紫外灯】、对人体有害
常见题型:判断是哪种光的应用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中速度最快,3x108m/s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孔较大、孔较小【成倒立实像,大小不确定】
常见题型:和光的反射、折射组合出题判断、小孔成像实验【太阳光斑、影子】
4、平面镜
成等大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虚像VS实像:虚像可以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
常见题型:平面镜的应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实验
5、光的反射
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镜面暗】VS漫反射【白纸亮、电影幕布】:都遵循反射定律
☆凹面镜【会聚光】、凸面镜【发散光】区别于凹透镜、凸透镜
常见题型:和平面镜组合出作图题、判断镜面发射还是漫反射
光的折射透镜
第四章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特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随之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为零。
2、透镜
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a)凸透镜
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一点,这个店叫做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远视眼视力矫正
b)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视力矫正
望远镜【凹透镜作为目镜,凸透镜作为物镜】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常见题型:透镜的具体应用判断★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
★为重点☆为次重点
篇2:物理知识点详解与解析
1.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水g和G=V物g,因为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5.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简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7.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简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8.PZ220V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简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9.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10.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vg=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
篇3:物理知识点详解与解析
初三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解析
运动问题分为“运动和静止”和“运动的快慢”两部分知识。近年来 试题中有关这个考点知识的试题,多是给参照物判断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或是给运动情况判断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能从实际现象中加以理解和掌握,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要多观察,多体验,感悟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
1.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
(2)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3)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注意:我们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利用这一方法给我们判断参照物及其运动带来方便。
2.问: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答: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因为乘客位置相对于树在不断发生变化。若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因为乘客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般我们认为:同速同向的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运动的快慢
1.问:怎样理解速度的概念?
答: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②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2.问: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 (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
3.问:怎样正确全面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答:(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3)计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用公式υ=■求出,但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
4.问: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答:(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反映作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
(3)平均速度可用公式υ=■求出。特别注意:平均速度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4)计算平均速度时,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
篇4:物理知识点详解与解析
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光的反射是理解光学现象的基础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一、光源的奥秘
光,这个宇宙中最快的信使,它的源头就是光源。一个光源,顾名思义,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在自然界中,太阳是最著名的光源,它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地球,也照亮了整个宇宙。而在人类创造的世界里,电灯、激光器等人工光源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光的直线传播与大气层的秘密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然而,当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不均匀性,光线的传播会受到曲折。海市蜃楼、早晨太阳未升起时的幻觉、以及夜晚星星的闪烁都是光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曲折的例子。
这些现象让我们认识到,虽然光在理想条件下是直线传播的,但现实世界中的光线传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三、光速的多面性
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真空中最快,达到惊人的3×10^8米每秒。在空气中,光速与在真空中非常接近,而在水中和玻璃中则分别减慢为3/4和2/3的光速。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光的波动性,也为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直线传播的概念不仅能解释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和日食的形成等现象,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小孔成像等经典光学实验。这些现象不仅在物理学上有重要的意义,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比如利用激光进行精准测量,或者通过影子判断时间。
五、光线的假想
光线,作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代表,是我们在描述光传播时的一个假想工具。通过光线,我们可以形象地表示光的方向和路径。尽管在实际世界中,光线并不真实存在,但它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演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六、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定律描述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之间的关系,即它们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定律简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它对于理解光的反射至关重要。
七、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的表面上,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仍然平行;而漫反射则发生在粗糙的表面上,光线会被反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无论是哪种反射现象,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八、光路可逆性
光的反射还具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光路可逆。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考虑反射光线作为入射光线,那么原来的入射光线也可以作为反射光线。这种可逆性在光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九、平面镜的神奇作用
平面镜是一种常见的反射装置,它不仅能够成像,还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这些都是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征,也是理解平面镜原理的关键。
十、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和虚像是光学成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收,也能用眼看到;而虚像则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这两种像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形成方式和可接收性。
十一、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水面上的倒影、平面镜成像以及潜望镜等都是平面镜应用的体现。这些应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技术。
光的反射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光的反射原理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还能够在科技、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中应用这些知识。光,这个宇宙中最快的信使,它的反射原理,就如同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钥匙,引领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篇5:物理知识点详解与解析
有哪些重点 需要学生们知晓呢?下面 小编为学生们介绍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知识点
大多数金属具有光泽、易导电和导热、有延展性、熔点高、密度大、硬度大等。
由于合金的各项性能一般较优于纯金属,如合金的硬度比相应的金属要大,而熔点比相应的要低等,因此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比纯金属广泛。
确定金属的用途时,不仅要考虑其性质,还应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便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一、
1、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延展性、能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二、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5、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6、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7、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8、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9、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课后练习
1、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2、普通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实际金属晶体的缺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答案:
1、固体渗碳 液体渗碳 气体渗碳
2、片状 棉絮状 球状 蠕虫状
3、空位 间隙原子 位错
4、不锈钢 耐热钢 耐磨刚
5、脆性断裂 延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