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

时间:2025-05-10

篇1: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

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4)

1、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2、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D )

A.南京 B.北京C.苏州 D.重庆

3、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B)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当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4、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雄鸡一叫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5、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周恩来在20世纪30—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提及周恩来是他的部下,这是为什么?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

答:参加了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抗战结束后的重庆谈判。

因为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成为事实:抗日战争时期归属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由红军改编的。

(2)分析两次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以及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

答:影响或作用:西安谈判使西安事变等到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重庆谈判迫使******与共产党签订,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只要围绕其中的一层意思来谈均可)。

6、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文(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书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请回答:

⑴文中“三年以来”指哪一历史时期?

答: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⑵文中“三十年以来”指什么历史时期?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标志。

⑶文中“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指的又是什么历史时期?它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

答:民主革命时期或整个中国近代史(1840~1949),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⑷毛泽东撰写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为什么要“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答:整个近代史都是反侵略(帝)反封建斗争,而且中国人民的斗争是前赴后继的。

⑸“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请列举至少十位“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提示: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冯云山、石达开、陈玉成、邓世昌、谭嗣同(湖南浏阳人)、秋瑾(鉴湖女侠)、冯如、黄兴(湖南长沙人)、宋教仁(湖南桃源人)、蔡锷(湖南邵阳人)、孙中山、鲁迅、李大钊、邓中夏、廖仲恺、杨靖宇、项英、叶挺、张自忠、左权(湖南人)、刘胡兰(女);等等。

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任务之一。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你如何看待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的精神。

要点提示: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量;等等。

⑺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建在何处?

答: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广场。

篇2: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

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5)

一、 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清朝政府的****落后

C.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鸦片走私

2.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邓廷桢

3.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4.清代皇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中被毁掉的。()

A.鸦片战争、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

C.甲午中日战争、日本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公里。()

A.六十多万 B.四十多万 C.一百六十多万 D.一百五十多万

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A.石达开、西安 B.朱元璋、北京

C.洪秀全、天京 D.杨秀清、广州

7.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洋枪队”统领是()

A.英国人、戈登 B.法国人、孤拔

C.美国人、华尔 D.日本人、伊藤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俄 C.英法 D.俄日

9.新疆设立行省是在()

A. B. C. D.

10.“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陈化成 D.邓世昌

11.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2.对至中国社会性质的最准确表述是()

A.封建社会 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在台湾的漳化、嘉义等地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互相配合、重创日军的英雄是()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铭传 D.徐骧

14.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在北京崇文门曾修筑了一座象征中国奇耻大辱的纪念碑是()

A.克林德碑 B.公理战胜碑 C.保卫和平碑 D.大三巴牌坊

1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9.“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谁临终前的名言?()

A.关天培    B.洪秀全C.邓世昌D.徐骧

20.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A.英法联军  B.侵华日军  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

2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

A.天津 B.北京  C.廊坊 D.秦皇岛

22.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24.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奕?

25.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工厂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局

 26.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自强” D.“求富”

2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签定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组织强学会

28.戊戌变法时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康熙帝

29.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林觉民

30.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在()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

3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

3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马列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3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A.《每周评论》 B.《晨报》 C.《民报》 D.《青年杂志》

34.旧历辛亥年指的是()

A. B. C. D.

35.缠足是中国古代的陋习。戊戌变法的领袖不顾全乡人的反对,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松脚,他的女儿避免了变成残疾的悲剧。()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谭嗣同

36.洋务运动时期,远东最大的船厂是创办的。()

A.李鸿章、轮船招商局 B.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D.张之洞、汉阳铁厂

37.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在()

A. B. C. D.

38.“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句话出自()

A.陈独秀、《新青年》 B.胡适、《尝试集》

C.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D.鲁迅、《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连线题

《南京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马关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

《北京条约》割让香港

三、列举题

1.列举林则徐禁烟措施并对他作出评价。

2.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

四.材料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汉阳铁厂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四:从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篇3: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

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3)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

A、禹

B、嬴政

C、刘邦

D、杨坚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3、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权臣当道

D、隋 末农民起义

4、唐太宗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D、她重用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陶瓷业在唐朝很发达,其中闻名于世界的艺术珍品是( )

A、彩瓷

B、青瓷

C、白瓷器

D、唐三彩

8、“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点是( )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9、唐朝的城市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0、作为小历史学家,如果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半岛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作发明,右图是( )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曲辕犁

12、唐都长安城宏伟壮丽,城中有市、坊,“市”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D、商业区和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1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

A、有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14、导致李白、杜甫两人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背景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阶级出身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15、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

A、张旭

B、怀素

C、颜真卿

D、柳公权

16、唐朝时期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

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顾恺之

17、设想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打退辽军的战斗

B、西夏与宋的边境战斗

C、女真起兵抗辽的斗争

D、岳飞抗金的战斗

18、宋代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太湖流域

19、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黍

20、两宋时期,景德镇开始成为( )

A、纺织业中心

B、棉织业中心

C、造船业中心

D、著名的瓷都

21、两宋时期在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外贸

C、转运使

D、蕃市

22、宋代时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23、北宋的“瓦子 ”,是一种( )

A、家庭聚会

B、街上围观人群

C、娱乐和经营商业的场所

D、手工业作坊

24、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5、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

A、地方行政机构

B、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咨询机构

26、我国现在的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朝鲜族

27、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对台湾进行行政管理的是( )

A、三国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28、下图是新的灌溉工具( )

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29、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最后完成是在( )

A、从南北朝到唐朝中后期

B、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

C、隋唐时期

D、宋朝

30、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君与民是因果关系的

B、得到了人民的信任

C、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D、看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篇4: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

中考历史模拟测试练习题集(1)

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

B.6

C.5

D.5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

6.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车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唐三彩”的主要装饰颜色是:

A.黄绿青

B.黄绿蓝

C.红绿青

D.红绿蓝

8.唐朝时人们以下列哪些谷物为主要粮食?

A.粟和稻谷

B.高粱和荞麦

C.粟和高粱

D.荞麦和稻谷

9.唐朝的长安城有非常严格的布局,其中政府官署在:

A.皇城

B.宫城

C.坊

D.市

多项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

(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景象?

(4)“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关系?

题文材料反映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全盛的时候)人口增长,官府和大户人家粮仓丰实的景象。

本题要求学生阅读题文的诗歌后,回答诗的作者是谁;诗文内容所反映的时间、景象及其原因;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根据。因此,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回忆诗歌的作者、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及其景象。然后,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科技相互作用的原理;经济内部各行业相互影响的规律,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思考开元年间农业繁荣的原因。最后,运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思考唐朝经济发展与唐朝人口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的分析方法,结合所学史实,分析作者的阶级立场。

(1)杜甫。

(2)唐朝前期(或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农业得到巨大发展(或经济繁荣)。

(3)生产技术的提高(耕作制度进步、农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政府对农业的重视(降低赋税、兴修水利);农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的稳定(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手工业、商业及科技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

(4)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