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
综合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西之国父】
材料一 如下图
(1)图一和图二所示人物,分别为各自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科技之先锋】
材料二 他被称为“工业之父”,在他逝世后,有人赞美他的发明称:“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材料三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米神”、“当代神农”。他一生获得了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创造与发明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英国Rank基金会颁发的“农学与营养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颁发的“拯救世界饥饿荣誉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等10多项国际大奖。
(2)据材料二,说说“他”被誉为“工业之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说“他”的发明有何意义?
【时代之骄子】
(4)你认为怎样的人才会受到世人的尊重与崇敬?
参考答案
(1)图一: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开创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图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
(2)他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开启了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大门。(意思相近即可)
(3)巨大提高水稻产量,为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为中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4)言之有理即可。
篇2: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
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
26.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梦】
材料一 ,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很快侵占了中国东北。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作战。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民主梦】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力量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君主专制统治;当现代西方政治制度被介绍到中国后,“民主”演变成带有民选元首和人民统治的含义;经历了共和政治的兴衰,“民主”又被用于指人民民主专政。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民主梦”有何特点?(2分)
【富强梦】
材料四 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百多年来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的50多年,即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前;第二个阶段是“戊戌变法”至新中国建立前的;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在上述三个阶段,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下,受不同观念影响,中国人对工业化的追求,道路越走越宽阔。
(3)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自1840—间,工业化之路的三个阶段特征。(6分)
(4)结合材料,你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不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原因是什么?(3分)
27.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异彩纷呈,相互竞妍,相互融合,推动世界潮流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篇】
材料一 20世纪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产业间分工体系,而从旧有的产业中解放出来的生产要素则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美国积极推行以拓展海外市场为核心的贸易政策,进出口的快速扩张为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牵引力。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进出口,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资本净流入,其中外国直接投资有相当部分流入了高新技术产业。
【欧洲篇】
材料二 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欧元区内部,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将是欧洲的“大选年”,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将迎来大选,外界普遍担心特朗普式的当选会在欧洲重演,欧元区分裂势力更加抬头。
【日本篇】
材料三 20世纪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
【中国篇】
材料四 我国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经济总量已远远高于日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十八大初期高于日本22 630亿美元,到底已高于日本近60 000亿美元。同时我国经济仍然并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较大幅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材料五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代以来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的“欧元区”是指什么?(1分)分析材料二,欧元区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2分)
(3)材料三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我国经济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有关?(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持这一国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2分)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中国提出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分)
篇3: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
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是 ( )
A、割地 B、赔款 C、协定关税 D、领事裁判权
2、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
A、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 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派势力的阻挠破坏 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3、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4、,身居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爱国壮举是 ( )
A、公车上书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5、新文化运动 (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D、主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他们应去的城市是( )
A、北京 B、济南 C、上海 D、长沙
7、大革命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的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 ( )
A、必须防止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B、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C、必须提出团结多数的口号 D、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8、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内容是: ①打倒军阀 ②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④实现共产主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基于 ( )
A、党的利益 B、阶级利益 C、民族利益 D、个人利益
10、秋,毛泽东在重庆将《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D、通过了《共同纲领》
11、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事件是 ( )
A、的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的七七事变 D、的八一三事变
12、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基本国情表述最佳的一项是( )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
C、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3、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长江流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役是 ( )
①太原会战 ②淞沪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对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最大的是 (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具有反封建性 B、发生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C、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D、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领导
16、19世纪60、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在许多地方展开,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些革命或改革包括 ( )
①美国独立 ②意大利统一 ③俄国废除农奴制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 )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18、下列国家中,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的是 (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19、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20、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 )
①是一把双刃剑 ②处境更为不利 ③提供了机遇 ④面临压力和挑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4分,22题16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
(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亿美元)
欧共体 885 270.3 486.3
美国 426 117.0 974.2
美 日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欧六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布局出现什么变化?
(3)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
(1)结合辛亥革命,说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的教训。
(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的?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十三大、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重大探索?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23、试从中共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据时局的变化来制定工作方针或任务的?并指出其遵循了怎样的认识路线?
24、18世纪代以来,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试指出在科技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技术革命成果,并扼要说明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给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的最重大变化。
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CADCA,CDBCA,CBDBB,BCDDB.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4分,22题16分,共30分。
21、(1)美国实力有所下降,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后,不愿充当美国的附庸。但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与美国抗衡,故必须联合。(4分)
(2)欧共体、日本在很多领域已赶上或超过美国,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6分)
(3)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
22、(1)辛亥革命要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证明: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6分)
(2)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4分)
(3)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确立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6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3、(1)依据时局制定工作方针及任务: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共据此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任务。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据此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共八大据此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2分)
(2)认识路线:遵循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路线。(3分)
2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并迅速推广使用,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在电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和航天技术为代表,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人类从此进入“信息时代”。(15分)(G)
篇4: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
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造船术的进步 B.天然地理知识的进步
C.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推动
2.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过程中未出现反复
C.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D.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内容中没有 ( )
A.允许土地买卖 B.引进西方技术C.鼓励发展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
A.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了“羊吃人”的悲剧
B.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5.某历史网站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答案应是 ( )
A.重新确定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新政的实施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D.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7.美国“冷战”政策的矛头指向 ( )
A.欧共体 B.越南、朝鲜 C.第三世界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8.下列各项中,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密切相关的是 ( )
A.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C.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D.海湾战争
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媒介是 ( )
A.炮舰 B.军队 C.物美价廉的商品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0.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削弱到放宽惩罚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革命的胜利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日本实力的增长 D.美占领军改变政策
1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扭转正当的贸易逆差
C.扩大侵略权益 D.报复中国拒绝修约
12.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13.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有 ( )
①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③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掀起新高潮④彻底否定了封建的政治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
A.拒绝和约签字 B.废除二十一条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 ( )
A.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B.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C.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D.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
16.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 )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屠杀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8.中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是 ( )
A.在亚太地区建立一系列军事基地,威胁中国的安全
B.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C.武装侵略朝鲜,逼近中朝边境
D.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19.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 (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20.下列党的会议涉及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有 ( )
①“八?七”会议 ②遵义会议 ③七届二中全会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21.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试从革命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上简要评述孙中山先生领导这次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广大人民的命运,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它的教训说明了什么?
22.近代史上,日本曾对中国发动过两次侵略战争,据此回答:
(1)这是哪两次战争,写出战争名称及爆发的开始时间。
(2)两次战争结果如何,其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3)根据两次战争的不同结果,谈谈你有何感想。
23.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工具方面有哪些新的发明和创造。(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4.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请回答:
(1)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在什么背景下发表以上演说?
(2)针对材料中的困境,这位总统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3)如何评价这位总统的措施?
中考历史综合训练题大全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D 4.D 5.C 6.A 7.D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D 15.C 16.C 17.D 18.B 19.C 20.A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胜利,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说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22.(1)甲午中日战争和7月7日的全面侵华战争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家的腐朽落后必将遭致欺辱,只有全民族团结统一,才能无往不胜,(意近即可)
23.(1)工业革命:汽船、火车;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2)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得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4.(1)罗斯福,当时美国面临1929——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困难。
(2)措施,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整顿工业,开办公共工程。
(3)评价: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