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考历史复习的四大技巧,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备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要会看书
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遗忘。因此,学会“会看书”是历史复习的关键。这里的“会看书”,并不是简单地浏览课本,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阅读,融会贯通地理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看标题,寻找线索
标题是每课内容的浓缩,它往往揭示了该课的核心主题和结构。通过仔细阅读标题,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个标题,学生就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标题不仅是知识点的提示,也是复习时的重要线索,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抓住重点,避免盲目阅读。
2. 看标题的提示,寻找基础知识
课本中的标题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标识,它们还隐含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学生在阅读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些提示,找出每个标题下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例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标题可能包括“革命背景”、“革命过程”、“革命成果”等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提示,有针对性地复习每个部分的重点内容,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的知识点。
3. 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启示
课内的思考题和课后的练习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工具。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此外,思考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战后国际关系”时,课后思考题可能会问:“为什么美国会在二战后推行霸权政策?”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课本内容,还能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
4. 边看、边划、边问、边写
复习时,学生应该养成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的习惯。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用笔标记出重要的知识点,写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学生可以在课本中标记出“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关键事件,并写下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理解和疑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二、要善于归纳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点繁多且分散,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归纳总结,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因此,善于归纳是历史复习的又一重要技巧。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表现在他们能够“自得其法”,即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归纳方法。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归纳技巧:
1. 按时间顺序归纳
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因此,按时间顺序归纳历史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学生可以将各个历史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轴。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还能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
例如,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学生可以通过时间轴清晰地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按主题归纳
除了按时间顺序归纳,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纳。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分别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某一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理解。
例如,在学习唐代历史时,学生可以将唐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内容分别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唐代历史知识框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3. 制作表格或图表
制作表格或图表是归纳历史知识的一种直观方法。通过表格或图表,学生可以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便于记忆和复习。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有学生制作了如下简表来归纳唐代的文化成就:
| 文化领域 | 主要成就 |
|----------|-----------|
| 诗歌 | 李白、杜甫等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 |
| 书法 | 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开创了新的书法风格 |
| 绘画 | 吴道子、阎立本等画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绘画作品 |
| 音乐 | 琵琶、古琴等乐器得到广泛应用 |
通过这种表格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唐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避免死记硬背。此外,图表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理清线索
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事件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因此,理清历史线索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归类,学生可以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以下是一些理清线索的具体方法:
1. 纵向线索:按时间发展梳理
纵向线索是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学生可以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链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梳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线索,了解到美国如何在二战后逐步确立其全球霸权地位,以及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变化。
2. 横向线索:按地域或主题梳理
横向线索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梳理不同地区或不同领域的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二战后国际关系”时,学生可以将美国、苏联、欧洲、亚洲等地区的相关历史事件横向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避免孤立地看待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的历史。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经互会”,分析美苏两国在战后欧洲重建中的不同策略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 制作图示或思维导图
制作图示或思维导图是理清历史线索的一种直观方法。通过图示或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复杂的历史线索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便于记忆和复习。例如,在学习“二战后国际关系”时,学生可以制作如下图示来梳理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脉络:
```
二战结束 →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 推行“杜鲁门主义” → 实施“马歇尔计划” → 成立北约 → 参与朝鲜战争 → 参与越南战争 → 冷战结束
```
通过这种图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过程,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要巧答题
在中考历史考试中,答题技巧同样至关重要。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原因并非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而是因为答题时不注意细节,导致失分。因此,掌握答题技巧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
1. 审清题目,避免粗心大意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因为审题不清而失分,尤其是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因此,学生在答题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例如,在回答“我国对台政策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而不仅仅是“一国两制”。
因此,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失分。
2. 紧扣题目,简明扼要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紧扣题目要求,做到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论述。尤其是简答题和材料题,学生应该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泛泛而谈。例如,在回答“辛亥革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时,学生可以简要概括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方面的意义,而不必过多赘述具体的历史细节。
3. 注意规范化、时序化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时序化。所谓规范化,就是指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所谓时序化,就是指在回答历史事件时,要注意时间顺序,确保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
例如,在回答“鸦片战争的过程”这一问题时,学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述“虎门销烟”、“英国发动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事件,确保答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写作小论文时,注意结构和逻辑
在写作历史小论文时,学生应该始终注意结构和逻辑。具体来说,小论文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 观点明确,论述集中:小论文的观点应该明确,论述应该集中在一个核心问题上,避免泛泛而谈。
- 联系史实,详略得当:小论文应该以史实为基础,结合具体的史实进行论述,详略得当,避免过于冗长或过于简略。
- 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小论文的语言应该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避免出现语病或逻辑混乱的情况。
中考历史复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答题技巧。通过掌握上述四大技巧,学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答题水平,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祝大家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