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
A. 重工业建设
B. 交通运输建设
C. 农业基本建设
D. 商业建设
2. 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
①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②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 南京长江大桥
④ 石油全部自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 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建成的工业基地,在
A. 东北地区
B. 沿海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4. 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
A. 七届二中全会上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C.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5.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 19 B. 19 C. 19 D. 19
二、材料解析题
6. 阅读毛泽东写于1965月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请回答:
(1) 这首倾注了毛主席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的词写作之时,我国出现了什么高潮?
(2) 一桥飞架南北的一桥指什么桥?
(3)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使之变为现实的是什么工程?
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2) 这部宪法通过之前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扩写版
一、选择题
1.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
A. 重工业建设
B. 交通运输建设
C. 农业基本建设
D. 商业建设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的核心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了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关键步骤。选择A项,即重工业建设,最为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
①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②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 南京长江大桥
④ 石油全部自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和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果。而南京长江大桥和石油全部自给则发生在稍后时期。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即①②。
3. 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建成的工业基地,在
A. 东北地区
B. 沿海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之一是推动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该区域成为新中国初期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即东北地区。
4. 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
A. 七届二中全会上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C.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解析: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5.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 19 B. 19 C. 19 D. 19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召开,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即1954年。
二、材料解析题
6. 阅读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请回答:
(1) 这首倾注了毛主席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的词写作之时,我国出现了什么高潮?
(2) 一桥飞架南北的一桥指什么桥?
(3)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使之变为现实的是什么工程?
解析:
(1) 1965年是毛泽东主席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并积极推动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我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各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这首词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
(2) 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两岸,极大地促进了交通便利和经济发展。
(3)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描述的是长江三峡工程。这项宏伟的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还极大地提高了防洪、发电和航运的能力,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
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2) 这部宪法通过之前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解析: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地位,并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之前,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作为临时宪法指导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