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考脚步渐近,学生们开始全力以赴地冲刺,有时却会陷入紧张、焦虑、烦躁、身体不适等复杂情绪中。家长们也纷纷加入“陪考大军”,自己则因焦虑而变得更为紧张。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但又受到家长期望的学生而言,内心的不安更加显著。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被这些情绪困扰,亟需找到缓解的方法。
中考与高考虽然在情绪与心理状态上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多年的考前心理辅导经验,现提出几项心理调节方法与技巧,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目标“降一级”
设定次级目标可以轻松应考
在考前的几天里,不妨将目标成绩稍微降低一级,设定一个次级目标。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给心理状态带来缓和,从而减轻情绪压力。中考不像高考那样每天都需要保持高强度的备战状态。对于希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心理调整有助于放松心情,以更轻松的状态迎接考试。
这样一来,在考场上就能更加从容地发挥,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思维。
“色差分身术”
减弱消极不安心理
许多中考学生在考试前会表现出自信的积极态度,但很快又会陷入自我怀疑、不自信和负面想法中,导致情绪波动不定,甚至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一种心理调节方法——“色差分身术”。想象自己分成两个自我:一个是负面想法的自我,可以用浅色来代表;
另一个则是积极自信的自我,用鲜亮的颜色表示。将积极正向色彩的自我放大到足够大,同时将负面消极的自我缩小到足够小。反复练习这个过程,当真正面对中考时,积极自信且充满正能量的自我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帮助你顺利度过考试。
小技巧大效应
消除疲劳、失眠、紧张情绪
无论是近期复习还是即将上场,都可以通过两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来缓解身心疲惫、紧张情绪以及考前失眠的问题:
1. 屏息(停止呼气)吸气呼气:依据个人时间长短反复练习几次,你会感到精神焕发、心情平和,头脑清醒。
2. 画圈圈:用笔在纸上或用手在桌子上画圈圈,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大脑放松、杂念消失,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这对失眠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孩子是“领导”,家长等“安排”
无论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中考学生与高考学生对待家长的态度有所不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因此,家长不必过于主动靠近孩子,而是要像等待“领导安排工作”一样,耐心等待孩子的“召唤”。
这样不仅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还能确保为孩子营造一个舒心、安心、温馨的备考环境。
中考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挑战,也是家庭共同面临的考验。通过合理调整心态和采取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能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共同迎接这场重要的考试。愿每位考生都能在中考中发挥出色,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