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
②重点翻译:
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重难问题: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a鱼腹藏书b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
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a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b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a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b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c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a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b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c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
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
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⑴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⑵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