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还是艺术事业。教师的语言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教育的艺术。通过语言教学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激励,在行动上得以实现,以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它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政治性
教学语言的政治色彩是指教学语言应当要有政治性倾向。对概念的表述,对事情的分析要有政治角度和政治态度,对时事要有政治敏锐性。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深研教材,还要关心时事,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水平。
比如伊拉克战争曾经是学生的热门话题,作为政治教师应当把握中央的精神,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明白中央政策的正确性,不能随便发表议论误导学生。
二、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师传授知识要真实、准确,要用严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概念、叙述原理,要用言简意赅的句子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如在初二的法律知识教学中,对于“法律”这个概念阐述应当精炼,法律就是指由统治阶级制订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如讲到法律中的“十四岁以下应当从轻处理”和“可以从轻处理”中的“应当”和“可以”,就必须讲清“应当”和“可以”的区别,“应当”是必须这样,“可以”是存在不一定性,诸如此类尚多。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语言必须准确,要具有科学性。
三、时代性
政治具有时代性,政治课教学也必须具有时代特征,教师教学时要把握尺度,用具有时代感的教学语言表达有时代性的知识。
如讲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理想,“科教兴国”的重大政策,“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内容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时代感,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激励学生奋发拼搏,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完成时代赋与的使命。
四、艺术性
积极的情绪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调节学生的情绪,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些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知识,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鉴相声、小品语言的幽默,戏剧语言的精彩,名人轶事等,避免政治教学枯燥性,让学生既听得有兴趣,又准确把握了知识。
如用“卖拐”这个小品来反映社会不法经营的奸诈,“愚公移山”来论证意志的坚韧,“塞翁失马”说明矛盾的对立统一等等。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话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引导者和思想的启迪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政治性,这要求他们在表达概念和分析问题时,必须站在政治的角度和立场上,并保持对时事的敏感。
例如,在讨论伊拉克战争这一当时的热门话题时,政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理解中央政策,而不是随意发表可能误导学生的言论。
科学性是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这意味着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对“法律”这一概念的阐述必须精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实施。同时,教师还必须明确区分“应当”和“可以”这样的法律术语,以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时代性是政治课教学语言的第三个特征。政治教师应当意识到政治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他们的教学语言也必须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样的理论时,教师应当使用具有时代感的语言,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
艺术性是政治课教学语言的第四个特征。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引用相声、小品等幽默元素,或者借助于戏剧语言的精彩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确保知识的准确理解。
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四个特征——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是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培养的。通过这些特征的培养,政治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教育的艺术,最终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