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你喜欢恐龙吗?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 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网上传播,你知道元谋人的故乡在:
A、四川省 B、陕西省 C、北京周口店 D、云南省
2.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不属于秦朝中央机构中官职的是:A.县令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4.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
5.属于商鞅变法中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统一货币 D.推行郡县制
6.秦始皇时期,规定由国家统一铸造的货币是A.半两 B.五铢 C.铲形币 D.刀币
7.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8.张骞出使西域时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9.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0.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A.公元前2 B.公元2 C.公元前2 D.公元2
11、据考古发现,约前就已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2.秦统一后,作为全国通用的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天下大雨 B、修万里长城 C、秦的暴政 D、陈胜要当王
14.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张楚 B.楚 C.陈 D.吴
15.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 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16.下列历史故事产生于春秋战国的是
A.夜郎自大 B.问鼎中原 C.围魏救赵 D.揭竿斩木
17.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在 A.战国 B.秦朝C.西汉D.东汉
18.大泽乡起义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 ②吴 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
19.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其起点和终点是
A.长安、西亚 B.洛阳、欧洲 C.长安、欧洲D.洛阳、西亚
20.从现有文字记载来看,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战国
2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取代舜并建立夏朝 B.启即位
C.汤建立商朝 D.盘庚迁都到殷
22.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甲骨和青 铜器。这里曾做过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3.西周是被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灭亡的 A.匈奴 B.犬戎 C.鲜卑 D.突厥
24.战国中后期,有一种策略叫合纵,即合众势以攻一强,这里的一强指的是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25.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你知道这个成语与下列的哪个战役有关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连线题:(10分)
齐桓公 吴王阖闾 秦始皇 汉武帝 秦孝公
孙武 管仲 商鞅 李斯 董仲舒
三、材料解析:
1、大禹治水劳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读后回答:
(1)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2分)
(2)他与他父亲的治水方法各有什么不同?(4分)
(3)上文反映了大禹的什么品质?(2分)
2、 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2分)
(2)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作用? 至少列出三点(6分)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 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2分)
(4)通过商鞅变法你有什么认识?(2分)
四、简述题
1、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位进行简要评价。(提示:从历史贡献和对社会发展的危害两方面进行评价)(10分)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现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有关成语故事。(提示:不少于5个)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定要多做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再加上大家的努力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2: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答案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生活在长江流域
3.4月5日上午,国家非遗甲午()年清明浙江缙云海峡两岸共祭轩辕黄帝典礼在仙都黄帝祠宇举行。下列不属于黄帝所为的是( )
A.发明修盖房屋 B.制造车船 C.尝遍百草 D.驯养家畜
4.由禅让办法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禹 ④舜 ⑤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 C.竹木简 D.青花瓷
7.殷商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刻画符号
8.《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 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战国兼并
9.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是 (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10.商鞅在秦国哪一个国君的支持下变法( )
A.秦孝公 B.秦穆公 C.秦昭王 D.秦王嬴政
11.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12.下列作品中,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道德经》
1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清朝
14. 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影响至今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5.楚汉战争指的是( )
A.陈胜、吴广反秦的战争 B.楚国和汉朝之间的战争
C.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 D.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16. 下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 )
A.长安B.涿郡C.临安D.广州
17.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18.可以从《史记》一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x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20. 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蒙古 D.回纥
21.草木皆兵这一典故来源于( )
A.城濮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2.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B. 匈奴、鲜卑、羯、氐、吐蕃
C. 匈奴、鲜卑、羯、氐、羌 D. 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
23.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有关的是( )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青铜器 D.石窟艺术
2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张衡 C.张仲景 D.贾思勰
2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各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2分)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 (2分)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分)
27、(10分)初一某班二组学生 通过集体讨论,对七年级上册思想、科技、文化做出相应的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对照学习,整理如下表格,请你将画线内容补充完整。
春秋 儒家
孔子1、生平: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思想方面:提出(1)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2、教育方面:①因材施教(方法)②教育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态度)
战国百家争鸣墨家 ]墨子 主张(2)_________________
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3)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类别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成就或评价
文学战国屈原 著作 :《离骚》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的由来)
史学西汉司马迁 著作:《史记》中国第一部(4)__________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书法东晋王羲之 著作:( 5)____________天下第一行书
医学东汉张仲景 著作:《伤寒杂病论》
华佗1、张仲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6)__________。
2、华佗精于外科手术,发明(7) 。
造纸术东汉
西汉时期用麻做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东汉(8)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地动仪东汉
(9)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能测定 地震方向。
雕塑秦朝 秦汉时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位于陕西临潼,被誉为(10)__________________。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en 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材料四: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4)材料三中魏主是谁?(2分)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魏主为促进民族融合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4分)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如右图
材料四:黄龙(孙权年号)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吴书》
(1)材料一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2分)此战役的结果如何?(2分)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2分)
(3)材料三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3分)
(3)材料四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1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B 7.C 8.B 9.B 10.A
3、B 12.D 13.B 14.C 15.D 16.A 17.B 18.C 19.D 20.A
21.B 22.C 23.D 24.A 25.C
二、非选择题
26题.
(1)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2) ①秦: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给中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严重的破坏。②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③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3)①诸侯势力强大 ②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
27题.
(1)仁 (2)兼爱非攻 (3)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4)纪传体通史 (5) 《兰亭序》 (6) 医圣 (7) 麻沸散 (8) 蔡伦 (9) 张衡 (10) 世界第八大奇迹
28题.
(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或从人烟稀少,不富裕 到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能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人民的勤劳;政府的重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3)、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政府大力扶持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北魏孝文帝。讲汉语、改汉姓。
29题.
(1)、统一中国或平定江南
(2)、赤壁之战。曹操败,孙刘联军胜。曹操:骄傲轻敌,曹 军多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孙刘联军:将帅同心,指挥正确,战术灵活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魏国、蜀国、吴国。
(4)、孙权派卫温出使夷洲。台湾。
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一学期即将结束,各位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对于初一学习的复习,在背诵一些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些练习题,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吧!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
A.元谋人、蓝田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蓝田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
2.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3.《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 )
A.尧 B.舜 C. 启 D.禹
4.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7. 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件工具(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斧 C.骨耜 D.铁犁铧
8.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
A.城濮之战 B.邲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9.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但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10. 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大月氏 D.氐族
11.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2.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 B. 公元前2 C. 公元2 D. 公元2
13.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14.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6.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x疆
17.7月5日,x疆乌鲁木齐发生了由境外民族分裂分子指控、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的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18.河南省文物局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曹操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人物 ( )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19.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20.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物( )
A.朝鲜 B.日本 C.大秦 D.欧洲
21.中国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就诞生在商朝。它是( )
A B C D
22.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处在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主体工程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这项一直造福人类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
A.李冰 B.屈原 C.大禹 D.祖冲之
23.中医中药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传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
24.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序》
25.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22324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9分,27题15分,28题18分,29题8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周是在哪一场战役灭商的?领导灭商的周王是谁?(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能起到什么作用?(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4分)
27.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1分)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1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1分)
(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
A ;B ;C 。
28.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4分)
(2)公元前3,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2分)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29.阅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请回答:
(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
(2)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3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DCCBCDADAABB
题号14151617181922232425
答案ABACCDBDAABC
二、非选择题:
26.(9分)
(1)牧野之战 周武王(2分) (2)分封制(2分)
(3)巩固西周的统治(1分)
(4)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4分)
27.(15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1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 、度量衡文字(4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颁布推恩令统一铸币,垄断盐铁;南征北战,开发边疆(答任意两点即可,4分)
(3)官渡之战。(1分)赤壁之战。(1分)
(4)蜀、吴、魏。(3分)
28.(18分)
(1)商鞅变法(2分)推行县制;(2分)奖励生产。(2分)
(2)奖励军功。(2分)
(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4)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学习说汉语。(2分)
(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2分)
29.(8分)
(1)孔子 春秋 儒家(3分)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编写教材如《诗》 《书》 《礼》 《易》 《春秋》(任意一点得2分)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合理酌情给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