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探索陆地与海洋

时间:2025-07-13

篇1:七年级地理:探索陆地与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关于陆地和海洋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篇2:七年级地理:探索陆地与海洋

七年级地理知识要点: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篇3:七年级地理:探索陆地与海洋

期中马上就要到来了,为了让各位初中生们做到更好的复习工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陆地和海洋期中考试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精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4)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5)世界著名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

(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

(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3、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篇4:七年级地理:探索陆地与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大洲分布:东半球—亚欧非和大洋洲;

西半球—南北美洲。

2.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3.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分布: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意义:

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挤压处易形成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系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科迪勒拉山系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挤压形成;

板块挤压处多火山地震,如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都是位于板块交界处。日本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所以多地震。

二、天气和气候

1.常见的天气符号

2.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升高了。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2)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加重雾霾天气;

(3)工业生产也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

3.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由赤道向两极(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遇到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因为陆地升温或降温较快;

(3)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北半球等温线更弯曲,因为南半球陆地少,海洋面积大。

4.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平原地区降水多,高原地区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1)亚洲: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3)欧洲: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5)北美洲: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大洋洲: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气温: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

降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降水: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 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篇5:七年级地理:探索陆地与海洋

一、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1)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陆地和海洋:

(1)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海与洋 (5)海峡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识记P33图2.6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3)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二.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识记P42图2.22

20世纪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主要山脉成因及海洋变化: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识记P42图2.23

①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②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