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点精讲

时间:2025-07-12

篇1: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提到物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为了扩展大家的物理知识小编准备了这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讲解以供参考。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这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讲解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

篇2: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点精讲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知识点辅导,欢迎大家阅读!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知识点辅导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

篇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点精讲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八年级物理必修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

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人的正常体温是37℃;

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篇4: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提到物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为了扩展大家的物理知识小编准备了这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与光现象和透镜以供参考。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的单位是,符号是。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看清它的和,使用时玻璃泡既不能碰到容器的,又不能碰到容器的,需保证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待其示数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液柱的液面。

4、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用力向甩几下。

5、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热,凝固要热。

6、固态物质分和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有熔点,没有熔点。

7、晶体在熔化时:热温度保持,凝固时热温度保持,非晶体熔化时热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8、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两种汽化方式是和。

9、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的温度叫,液体沸腾时要热但温度。

10、在温度下只在液体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当、、时液体蒸发会加快,蒸发要热。

11、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液化,液化要热。

12、所有气体在都可以液化;另外,在一定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的最大好处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13、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华。

14、升华过程中要热,凝华过程要热。

1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前应弄清零刻度、量程、分度值,使用时应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16、体温计是侧人体温度的,与常用温度计的不同体现在:量程、分度值的不同;结构不同;使用方法的不同。

17、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和时间轴平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不存在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

18、平时看到周围出现的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液体),千万不能说成是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19、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

20、白天气温较高,水汽化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夜晚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灰尘等物体上形成雾,小水珠附在草木石块等物体上形成露;如果夜晚温度很低,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下落后遇冷小水珠凝固成冰与小冰晶一起下落形成雪。

四、光现象和透镜导学案

1、光源是指的物体,光源分为和。月亮、水母、萤火虫、恒星、火把、太阳、点燃的蜡烛、亮着的电灯这些物体中,不是光源,是人造光源,是自然光源。

2、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通常我们用一条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一个物理模型,并不真实存在。

3、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②立竿见影;③日食、月食现象;④成像。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准直;②瞄准;③排队看直;④木工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小孔成像成的是的像。

4、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其大小为。光年是单位。

5、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例子:①潜望镜;②自行车后的反光镜;③水面倒影;⑤镜子。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7、镜面反射是光射到所发生的反射,而漫反射是光射到所发生的反射。这两类反射都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的表面发生的缘故;我们平常看黑板会反光,是因为光在光滑的黑板上发生的缘故。玻璃幕墙容易产生光污染。

8、雨后的夜晚,路面有积水,若迎着月光走,地面处是积水;若背着月光走,地面是积水。

9、平面镜成像是由于现象造成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所成的是。简记为等距、等大、对称、虚像)。(2)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

10、平面镜的应用:,。

1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球面镜可分为和两类。凸面镜对光有作用(如:汽车观后镜、马路边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作用(如:太阳灶、手电筒反光镜、汽车头灯、显微镜中的反光镜)。

12、光由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13、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两侧;折射角入射角: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当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变,④当折射角增大时,入射角随着;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光路可逆)。当光在空气与其它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时,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于其它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4、光的折射的例子:①海市蜃楼;②雨后彩虹;③筷子在水面处发生弯折;④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⑤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⑥透镜成像;⑦冰透镜取火。

15、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6、(1)凸透镜: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焦点;②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之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②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7、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时,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1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2)实验过程:①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