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

时间:2025-07-13

篇1: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

历史期末同步训练试题及含答案如下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公元前2,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3.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①核桃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

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

9.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A.隋朝 B.汉朝 C.秦朝 D.唐朝

1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12.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1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董仲舒

14.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15.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1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17.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

A.魏 B.蜀 C.吴 D.汉

18.(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19.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

20.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21.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2.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23.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发明于(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4.《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25.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二材料题(共47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4分)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6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

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

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4分)

材料二中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分)

以上是历史期末同步训练试题

篇2: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境内使用天然火和简单语言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西周的建立者是( )

A、启 B、文王 C、汤 D、武王

3.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

A、王国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6.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8.按因果关系排列以下顺序①商鞅变法②私田出现③铁具和牛耕开始使用④经济迅速发展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9.秦朝时期的治国思想主要是( )

A、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11.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西汉时,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谁统治的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下列科技成就中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15.初步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7.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下列民族不属于五胡的是(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犬戎

18.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为了减少阻力,迁都( )

A、洛阳 B、长安 C、安阳 D、平城

1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并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0.达尔文称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是指( )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水经注》 D、《兰亭序》

二、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场景。 ( )

22.传说种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黄帝。 ( )

23.仁的思想来自于孟子,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24.秦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它迅速灭亡。 ( )

25.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 ( )

2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 )

27.中原和西域大规模交往的开拓者是张骞。 ( )

28.道教兴起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 )

29.南朝时,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 )

30. 东晋时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 ( )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

中哪一学派?(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4分)

(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2分)

32. 读图分析:

请回答:(1)以上四种书写材料分别是什么?(4分)

(2)以上四种字体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

(3)书写材料和字体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四、问答探究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3. 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

(1)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2分)

(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体制)示意图。 (8分)

(3)举例说明它对后世的深远影响。(5分)

34.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15分)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3: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

篇3: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小编准备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

1.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盐铁官营 D.张骞出使西域

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3.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右图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文帝

4.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D.统一文字

5.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6.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 )

A.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D.康熙帝

二、非选择题

7.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 ,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ACBBCA

二7.(1)人物:秦始皇(嬴政)。制度:郡县制。

(2)地区:x疆。机构:西域都护。

说明:西域地区(今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x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练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