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中考历史基础知识试题练习指导
1、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其实质是
A.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B.开始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C.列强之间在中国问题的矛盾得以解决D.中国开始陷入列强共管之下
2、开始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大规模工业化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对19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②英、法没有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③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④经济危机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4、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共同点是
①在1929-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③对内实行独裁统治④疯狂扩军备战⑤由法西斯政党控制政权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⑤D.②③④
5、20世纪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纵容侵略、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在体现这一政策的事件中,除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外,还有
①德国吞并奥地利②慕尼黑协定③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宣而不战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
A.《开罗宣言》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斯大林格勒战役D.第二战场的开辟
7、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后回到伦敦,对英国人民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但是,德国法西斯对此却不买账。德国法西斯的不买账最主要体现在
A.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等地B.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C.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D.意大利乘机向英法宣战
8、20世纪代后期到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A.经济复苏,呈现繁荣景象B.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C.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D.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9、导致20世纪代欧洲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①二战后,美国给予的大量经济援助②美苏争霸的政治影响③采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④欧共体的正式成立
A.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①③④ 10、材料一: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多,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材料二: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指什么事件?性质各是什么?
(2)上述事件发生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它们是如何又是如何被打破的?
(3)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4)中国参加了这两次战争,但结果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11、材料一:价值贬缩到难以想像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在贸易交往中交换手段也被冻结了;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罗斯福3月4日就职演说
材料二:唯一的政治手段,就在于重组一支军队,重要的是德国是否拥有800万后备军希特勒就职演说
材料三: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德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德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这场经济危机有什么显著特点?为了对付这次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办法?
②料二反映了德国为消除经济危机走上了什么道路?
③材料三反映了法英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④根据以上各则材料,你觉得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篇2: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不仅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作用,下面这篇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3: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1、大约300万年前,非洲生活着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
2、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4、母系氏族的特点: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该亚的故事)
5、父系氏族的特点: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私有财产出现。(厄瑞斯忒的故事);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哦!
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正如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则规矩所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同的庄园、农奴武装,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身上。从国王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是统治阶级,他们靠共同压迫剥削处在最底层的农奴为生。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5: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1.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召开。 大会通过了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 月 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随后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誔生。
3. 年,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签订了《 》,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4.,朝鲜南北爆发内战, 乘机武装干涉,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在 的率领下,进行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 、 、 等许多可歌可泣的功臣和英雄人物。
5.7月,朝鲜和中国的代表同美方代表在 签署了,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6.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它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到 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经过三年努力,到 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相关链接
名师指点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篇6: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历史专题模拟练习题。
,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了一桩让世人震惊得侵华事件,随后侵占东北三省。要了解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我们最好参观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七七事变纪念馆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参考答案]A[武汉中考]第18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歌曲《松花江上》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参考答案]A[日照中考]第15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拔剑而起,奔赴抗日前方。回答1011题
10.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参考答案]A[潍坊中考]第10题
去年的9月18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但它又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右图是一位同学在这天画的一幅画,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A.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B.月圆 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雄鸡舞蝉娟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参考答案]B[长春中考]第3题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的
A.九一八事变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D.西安事变
[参考答案]A[09河池中考]第1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
[参考答案]A[09江西中考]第2题
从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A.1月1日B.7月7日C.8月13日D.9月18日
[参考答案]D[09德城中考]第13题
蒋介石在下列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参考答案]B[09揭阳中考]第25题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参考答案][08泰州中考]第8题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
[参考答案]A[08温州中考]第18题
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东北抗日义勇军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C[河南中考]第7题;[08泉州丰泽学业]第8题
图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如果要了解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你会选择哪幅图片?
[参考答案]A[武汉中考]第16题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台湾地区
[参考答案]A[山西中考]第3题
●●考点:西安事变八上P71-72能力要求:识记理解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获得和平解决。今年是西安事变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参考答案]C[通州中考]第10题
193 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参考答案]B[温州中考]第8题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小说书名的是
A.《鸦片战争的烽烟》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我眼中的西安事变》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参考答案]C[福州中考]第7题
右图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表明日本把侵略魔爪再度伸向了中国东北
B.是逼蒋介石抗日的爱国行动
C.标志着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参考答案]B[四川广安市]第7题
右图是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08福州中考]第10题
右图报纸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这里兵谏指的是
A.戊戌变法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
[参考答案]B[08武汉学业]第19题
右图报纸中所报道的时间发生后,中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个事件是
A.南昌起义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参考答案]B[海南中考]第8题
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参考答案]B[温州中考]第17题
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
A.张学良、杨虎城B.张学良、叶挺C.叶挺、贺龙D.陈独秀、蒋介石
[参考答案]A[十堰中考]第5题
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A.全国人民B.中国共产党C.中国国民党D.日本侵略者
[参考答案]D[湘潭中考]第16题
12月 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后,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此事最有利于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人
[参考答案]C[娄底中考]第7题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参考答案]A[08陕西中考]第3题
,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你知道这位爱国者是谁吗?
A.毛泽东B.张学良C.张自忠D.周恩来
[参考答案]B[青海课改]第6题
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党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上面有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B.张学良C.李宗仁D.孙中山
[参考答案]B[河南中考]第6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邓世昌②曹汝霖③张学良④林则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D[宿迁中考]第21题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参考答案]C[福州毕业会考]第11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
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
[参考答案]A[08玉林中考]第5题
提供的中考历史专题模拟练习题,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篇7: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强化练习
在中考冲刺复习时,考生如何复习中考历史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突破呢?
抓好基础 重点复习难题
在中考的冲刺阶段,历史复习至关重要,考生要做到心态平和、思想重视、及时行动,这样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牢基础,突出重点。今年试卷基础知识的比例仍将占70%,而难的题目也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明智的选择就是要抓好基础,尤其是重点内容更要在记忆基础上加深理解。例如:知道鸦片战争,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为什么把它作为近代史的开端。
构建体系,明晰线索。在全面复习考点的基础上,要学会把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如:中国现代史主要的事件就可以用“新中国的成立政权巩固建设成就失误挫折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串联起来。环绕线索组织史实,使头脑中混杂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
总结问题,专题复习。在冲刺阶段可以针对错误原因,把易错易混等问题汇集到一起进行专题复习。例如:记忆不准确,如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审题不细致。知识理解不透彻,如对事件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区分不开。不会归纳概括,如对读图说史题把握不好概括的主旨,对材料分析题不能理解材料含义、文字表述不准确不全面。学生结合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题型训练,不但有利于纠错,更有利于突破成绩的瓶颈。
实战演练,总结方法。实战演练的习题以考察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目的,以历年沈阳市中考试题难度为标准,时间安排、答题方式也要尽量与中考一致,通过演练查缺补漏、调适心理、把握答题节奏、总结答题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读图说史题和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此题型有一定难度,不能只是就题论题,需总结方法,如读图说史题要注意对范围的限定、用词的准确。材料分析题要先弄清题干明确思考方向,其次要到材料中找有用的信息,最后组织好语言来作答。每一次实战演练都要保证答题的规范性,要在教师讲评时总结方法,形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