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时间:2025-05-04

篇1: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中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物理科也不例外,有基础题也有拔高题。其中,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第一题以及读数题都是送分题,学生必须在这几题中拿到基础分。

但是根据以往经验,填空题得分率不高,因为此题要求标准答案,必须是课本上原本的知识点语句,不能任意发挥。对于知识点记忆不牢的学生,要加强记忆,而不要用生活语言去填。做选择题时要弄清楚错误项的错误所在,作图题注意作图的规范性。

TIPS:多看错题本

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选精练。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应对相关错题的章节和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的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领悟解题思路。考前一周,基本不要再做新题,就看错题本记录,弄清楚考点即可。

篇2: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考生在物理学科的复习过程中,不但要准确理解物理知识,整体把握物理知识,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在练习题中确定问题中的知识点、能力点、找出问题中蕴含的物理方法,而且针对不同题型掌握相应的复习策略,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心态,迎接中考。

一、选择题

例1:关于欧姆定律 I= U/ R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解答策略:准确、快速。准确是要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明确选项表意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快速就是要灵活选择解法进行解答。注意合理运用选择题的三种基本解法,即直接法、排除法、图解法。将选择题的各种解法穿插使用,解题会更加快捷。

二、填空题(含作图)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 N极指向通电螺线管的 b端。则通电螺线管的 a端是 极;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通电螺线管对小磁针的磁力会逐渐 。

解答策略:通读全题,找准知识点,能力点和物理方法,答后阅读,表达意思是否完整,专有名词、修饰专有名词的词语是否准确,如例2中磁力的大小,磁性的强弱。

三、计算题:

例3:如图是某同学为一机械加工车间设计的自控照明电路。其中 S1是在室外的“光控开关”,它的作用是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 S2是“声控开关”,其作用是当加工机械工作 有声 时自动闭合,不工作 无声 时自动断开。 L1为“220 V15 W”的白炽灯, L2为“220 V100 W”的白炽灯。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求: 1 白炽灯 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电阻。 2 当晚上加工机械停止工作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3 当晚上加工机械工作4 h时,电路消耗多少电能?

解答策略:计算题包括力、热、电三方面,解答时要合理选取对象和过程,建立清晰的过程图景,善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正确选用物理规律,要注意规范解题,不忘说明原因和道理。

四、简答题:

例4:小刚同学把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使它们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然后用手按住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静止了;用手按住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沿原来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如图所示。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释放后生鸡蛋又继续转了几圈?解答策略:明确情景中蕴含着的物理原理,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并能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现象,要有控制变量的意识,注意横向、纵向比较、因果关系、将情景转化为知识,整理、提取科学语言,正确表述。

五、综合题(实验探究题)

解题策略:科学、灵活。科学,即提出问题要具体、明确,能解释现象;猜想与假设要有判断的依据;注意器材的安全与测量精度两者的关系;涉及实验原理、步骤等叙述时文字要认真组织和推敲,注意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实验现象要全面、准确;实验结论要有层次性;评估要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入手。灵活,即设计性实验,尽可能联系相关的习题模型,必要时注意做合理的近似处理,要注意有关量测量的可操作性。注重实验过程中问题的产生。

总之,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重教材,讲方法,求技巧,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学科能力,以平常心迎接中考。

篇3: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篇3: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例3: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 】

A.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

B.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高

C.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D.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解析] 根据公式Q = cmΔt可知:当Q、m相同时,c和Δt成反比。比热小的温度变化大,若初温相同,吸热时比热小的物体温度升得多,末温高;放热时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得多,末温低。热传递又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请你试一试】

1、一密闭容器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0℃的房间里,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 】

A.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

2、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在房间里喷洒灭蚊剂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衣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降温

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容易放热,开水不容易放热

C.水蒸气温度比开水温度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水烧开时看见白色的“气”冒出来,它实际是【 】

A.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高温的热空气

C.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D.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温度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6、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7、分子处于平衡时的相互距离的为r0,那么【 】

r0时,分子之间只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当分子之间距离r < r0时,分子之间只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当分子之间距离r = r0时,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当分子之间距离r = r0时,分子之间和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8、说明下列内能改变的方法:(1)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________;(2)高温高压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________;(3)铁块在火炉中加热,一会热得发红________;(4)电烙铁通电后,温度升高________。

9、讨论: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冷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的条件是什么?

1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10千克燃烧值是1.26×107焦/千克的干木柴,不计热损失能使500千克30℃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

“请你试一试”答案:

1、D 2、B 3、A 4、C 5、D 6、C 7、D 8、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做功 9、略 10、90℃

篇4: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篇4: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学习导航】

在复习热学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到几个物理量的概念:如温度、比热、热值、热量、内能等,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单位;要理解的物理规律有:物态变化的规律,燃料燃烧放热,Q= cmΔt,内能改变的方法,内能的利用等等;学会利用相关条件解决热学问题,通过解题加深对热学知识的理解;技能要求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难点点拨】

1.温度计的选择和使用

测量的要求不同,对温度计的选择也不相同。各种温度计及其使用要求:

寒暑表:因室内外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范围是-30~50℃,最小刻度为1℃,所用液体是酒精或煤油。

体温计:人的体温的变化范围较小,但测量准确程度要求高,所以使用玻璃管有缩口的水银温度计,且内径很细。测量范围是35~42℃,最小刻度是0.1℃。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有酒精、水银或煤油温度计。因为酒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点是78℃,所以用酒精温度计不能测沸水温度,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9℃,所以在寒冷场所不能用水银温度计。

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

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物体吸热时,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小。

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分子的势能增加了。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既增加了分子的动能又增加了分子的势能。

我们平时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含义是在物体分子势能不变的情况下,分子动能增加的缘故。“物体内能增加,则温度一定升高”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的过程,应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是否到达熔点、凝固点或沸点。②是否能够继续吸热或放热。

3.区分温度、热量及内能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看,它是表示某一时刻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由于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任何一个时刻物体分子的运动状态都取决于温度。

当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的动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

当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即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做功的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易错题分析】

1.有关温度计的问题

例1: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的步骤是:

A. 选取适当量程范围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观察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升高时读数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解析]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首先估计液体的温度,然后选取适当量程范围的温度计进行测量,将温度计插入液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当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读数。正确的步骤是B、A、D、C。

例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的合格水银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为【 】

A.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B.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大

C.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D.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解析] 温度计插入热水中,玻璃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上升。由于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所以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会比粗玻璃管上升得多。由于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温度相同,所以示数应相等。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罢了。所以D是正确的。

篇5: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篇5:中考物理重点复习指南

名师点拨中考物理: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复习

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复习

因为中考时基础题、中等题占多数,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基础,应按“中考指导书 物理”中的要求再将物理书仔细地整理一遍,做到基本的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重要的规律要熟练掌握;重要的常数和数据要熟记;基本的实验要会做。

今年中考第七、十七、十八章所占分数有所增加,要复习到。在实验复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复习,要注意实验步骤的设计,要会选择实验器材,要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要会分析实验记录,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实验复习时要注意会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实验复习时要注意会对别人所做的实验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实验复习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探究性实验的复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