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精讲精练
摘要:中考即将来到,考生们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那么,在中考冲刺复习时,考生如何复习中考历史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突破呢?小编认为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中考历史抓好基础重点复习难题指导
在中考的冲刺阶段,历史复习至关重要,考生要做到心态平和、思想重视、及时行动,这样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牢基础,突出重点。今年试卷基础知识的比例仍将占70%,而难的题目也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明智的选择就是要抓好基础,尤其是重点内容更要在记忆基础上加深理解。例如:知道鸦片战争,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为什么把它作为近代史的开端。
构建体系,明晰线索。在全面复习考点的基础上,要学会把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如:中国现代史主要的事件就可以用新中国的成立政权巩固建设成就失误挫折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串联起来。环绕线索组织史实,使头脑中混杂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
总结问题,专题复习。在冲刺阶段可以针对错误原因,把易错易混等问题汇集到一起进行专题复习。例如:记忆不准确,如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审题不细致。知识理解不透彻,如对事件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区分不开。不会归纳概括,如对读图说史题把握不好概括的主旨,对材料分析题不能理解材料含义、文字表述不准确不全面。学生结合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题型训练,不但有利于纠错,更有利于突破成绩的瓶颈。
实战演练,总结方法。实战演练的习题以考察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目的,以历年沈阳市中考试题难度为标准,时间安排、答题方式也要尽量与中考一致,通过演练查缺补漏、调适心理、把握答题节奏、总结答题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读图说史题和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此题型有一定难度,不能只是就题论题,需总结方法,如读图说史题要注意对范围的限定、用词的准确。材料分析题要先弄清题干明确思考方向,其次要到材料中找有用的信息,最后组织好语言来作答。每一次实战演练都要保证答题的规范性,要在教师讲评时总结方法,形成经验。
篇2: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精讲精练
中考打好历史基础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夯实基础
人世间没有空中楼阁,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要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基础入手,才能构建博大精深的历史科学殿堂。
黄老师说,同学们首先要仔细听老师讲每一节课,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听清楚、理解透,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切忌盲目赶进度,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如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分别记清楚国别史中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才便于复习:
1、起因:(1)经济基础都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权利即政治基础;(3)思想基础是兴起于英国的启蒙思想,北美独立战争证明了其切实可行,并由法国大革命传播到世界。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及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髓所在。
2、经过:(1)导火线(2)爆发、曲折或反复(3)结果。
3、影响:(1)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北美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2)都冲击了旧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北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出美国;(3)都为本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4)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北美、欧洲;北美推动拉美、欧洲革命;19世纪的世界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
-提升能力
黄老师说,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单元复习:总结出单元中各课的共性和特点,从而确立每个单元的主题。如世界近代史中,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特征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事件的特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及其推动的第二、三股潮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三单元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第一股潮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
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讲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以及打破黄金时代的经济危机和摆脱危机的不同途径: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爆发二战的局部战争并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单元世界大战战火再起,讲了二战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第三单元是战后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对峙。第四单元讲两极格局的解体及呈多极化趋势发展。近代史第四单元和现代史第四单元是近现代史的文化。
专题复习: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都是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其中,侵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抗争与探索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而列强侵华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其中五四运动是一战的最大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所以五四运动也是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第四单元中国的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二战做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解放战争是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在中国的反映。
中国现代史部分:第一单元过渡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单元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三单元文革时期和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前期,都是冷战时期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世纪代初的新时期是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后的中国史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进行的。由此可见,中外史可概括在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
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下设国别史、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民主与法制、革命与改革、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现代史科技思想文化等。
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思维,构建宏观框架。从生产力角度,可分为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是手工工场时代;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电子信息时代。
史政综合方面: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联系中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与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
-精练习题
现在中考资料满天飞,要择优选取一种有价值的符合中考需求的资料是当务之急。黄老师说,选择资料时,要尽量选系统引领中考复习,体现中考新思路的,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资料整体上难度大、挖掘深,有许多高中试题下放到初三,对于拔高能力是有益的,但切忌拔苗助长。《少年智力开发报》的专题部分如果不分太细,只设大的专题并能非常系统,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同时,黄老师还提醒广大学生,做习题要选择符合新课标中考试题开卷考试的特点,并符合中考命题方向的试题。要选择在题型设计、考查目标设计、试题的立意与情景设计上标新立异的代表性试题。尤其对中考题研究透,对中考的题型、命题思路、命题规律、命题方向都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试题要当经典试题操练,从而找到捷径。做题宁精简勿杂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这篇打好历史基础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3: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精讲精练
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a)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根本原因);b)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渴求到东文寻找黄金、白银和贵重商品(主观原因);c)奥斯曼土尔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交通要道(直接原因);d)指南针的应用,航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及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的组织(客观原因)。
2、过程
航海家
航行时间
航线
组织者
影响
葡萄牙
(迪亚士)
从欧洲出发沿非洲东海岸,寻找通向印度的航路
葡萄牙王室
抵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但未找到通向印度的航路
葡萄牙
(达·伽马)
-
经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葡萄牙王室
开辟了通向印度的航路
意大利
(哥伦布)
开辟通向美洲的新航路
西班牙王室
远航到达美洲开辟了通向美洲的航路
葡萄牙
(麦哲伦)
-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
证实了地圆学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各国内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
提供的中考历史基础考点,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篇4: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精讲精练
篇5: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精讲精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 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执政进行了改革。
结果:收效甚微。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
原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2、 苏联解体
苏联的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8月19日发生“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解散
12月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
4、欧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匈牙利)
领导者:卡达尔
改革内容:把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结果: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持稳定,成为“东欧消费者天堂”。
反思:整体来说,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是失败的,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和政治危机的到来。所以,改革应与本国国情结合,与时俱进,发展自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