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时间:2025-05-25

篇1: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心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恍惚huǎng hū   沙哑yǎ  纸捻niǎn 簪zān子

  毛毛刺刺là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桢zhē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一阵      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2)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段吗?”

  (3) 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4) 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篇2: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雨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

  斗笠lì  襁褓qiǎng bǎo

  [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篇3: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    狡黠xiá        诘jié难

  睾gāo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é

  2、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 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4)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5)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    ,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篇4: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孤独之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眺tiào望 觅mì食撩liáo逗  狗吠fèi

  撅juē断戳chuō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2)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篇5: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篇5: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沁园春  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  分fèn外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

  (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篇6: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   冻僵jiāng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2)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3)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2、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篇7: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ī) 栖息    (xuān) 喧响    沉(jì) 寂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2)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蛔在草茸茸的山上呜叫。

  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篇8: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   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 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 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 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出处:《论语·述而》 解释: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篇9: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篇9: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致女儿的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忐忑tǎn  tè   繁衍yǎn   刹chà那间

  一    póu黄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幼(zhì) 稚  (bó) 勃然大怒   (shǔ) 曙光

  (zhù) 伫立       (niǔ) 纽带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都应该归功于她。

  (2) 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

  (3) 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3、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4、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国别)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篇10: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0.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11.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篇11: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竖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篇12: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傅雷家书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庸碌yōng、lù    廓kuò然无累  灰烬jìn

  谀yú词   枘凿ruì záo   羲xī   扶掖yè

  涕泗sì横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2)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3)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2、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4、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选自《傅雷家书》。

  2、书信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署名、日期等五部分。

 

 

篇13: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篇13: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我的叔叔于勒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jū  栈zhàn桥  别墅shù   牡蛎lì

  褴褛lán lǚ 撬qiào开 煞shà白 嘟囔dū na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糟(tà) 蹋     无(lài) 赖    阔(chuò) 绰

  (chà) 诧异    倒(méi)霉

  3、于勒的处境不同,全家人对他便有不同的评价,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的词语。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篇14: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小石潭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 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

  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篇15:中考语文课文精准备考指南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徨páng  huáng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2)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3)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2、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于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